云头红上三竿日,烟际青来数点峰。
桑柘熟时鸠唤雨,麦花黄后燕翻风。
【注释】
云头:指山巅。红:形容太阳,日出时,红光四射,犹如在天边升起的彩云。三竿日:三竿(一竿为一时辰,即一白天)日,指上午九时至十一时。烟际青:指远处青翠的山峰,与近处的烟雾相接处。数点峰:数点,指远山之峰。
桑柘熟时:桑树、柘树等植物果实已熟,可用来喂蚕。鸠唤雨:春雨时节,黄口雏鸠发出鸣叫,好像在呼唤雨水降临。麦花黄后:麦子开花后变黄。燕翻风:燕子飞来飞去,翻动着风。
【赏析】
《暮春即事》描写了暮春季节农村的景象,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把读者带入到了这个生机盎然的世界之中。
首句“云头红上三竿日,烟际青来数点峰”,写初升的朝阳和远方的青山,形象鲜明地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红”字用得极为贴切,写出了阳光的明媚,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云头”指的是山顶,而“烟际青”则是指远处青翠的山峰,与近处的烟雾相接处。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二句“桑柘熟时鸠唤雨,麦花黄后燕翻风”,则更加具体地描绘了春天的乡村生活。这里提到了两种不同的动物——黄口雏鸠和燕子。黄口雏鸠在春天里鸣叫声非常响亮,仿佛在呼唤着雨水的到来;燕子在麦花盛开的时候飞来飞去,翻动着风,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些生动的描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的乡村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农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