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九月秋,朔旦见灾眚。
孛彗犯太阳,凄凄如月冷。
方其始亏时,宛然虫食皿。
食之至于既,当空悬黑饼。
仿佛存轮圈,中陷犹枯井。
云间星昼见,草木森弄影。
天地寂无声,疑似非人境。
问之道旁翁,欲语喉先哽。
翁今九十馀,眼未见此景。
爰有虮虱臣,拜跪泪沾领。
天高听则卑,宜鉴愚臣请。
日者阳之宗,千古光常炳。
此日何不臧,臣心忧耿耿。
或者天爱君,先事示之警。
流金为汤戒,洚水为尧儆。
虽重一时忧,何伤天历永。
吾君今尧汤,四海元元幸。
公道大开明,朝列肃而整。
只恐万一间,左右容憸悻。
方秋阴用事,阳微阴渐逞。
不去谗慝根,惧作忠良阱。
天乃出怪异,意欲悟观省。
吾国必有人,伏蒲输骨鲠。
吾君必开纳,小心知畏谨。
阳政必日修,阴邪必痛屏。
天其终仁爱,悔过在俄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甲戌九月日有食之纪异三十韵》。诗中描写了天象异常的现象,并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君王治理国家的忧虑和期望。
首句“甲戌九月秋,朔旦见灾眚。” 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甲戌”是年号,”九月秋”指的是农历九月,”朔旦”即初一。”灾眚”是指灾害和不幸的事情。这句诗描绘了九月秋天的清晨,太阳出现了异常现象,这是一次罕见的天文现象,也是一次灾难的预兆。
第二句“孛彗犯太阳,凄凄如月冷。”描述了彗星的出现,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感觉。”孛彗”是彗星的一种,”犯太阳”是说彗星冲撞到了太阳,造成了天文现象,使天空看起来如同月光一样冷清。这句话描绘了彗星出现时的景象,让人感到寒冷和不安。
第三句“方其始亏时,宛然虫食皿。”描述了彗星开始消失时的样子,好像是虫子在吃一个盘子。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彗星消失的过程,让人感到惊讶和疑惑。
第四句“食之至于既,当空悬黑饼。”继续描绘了彗星消失后的情景,天空中出现了黑色的圆饼状物。这个描述让人感到好奇和疑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仿佛存轮圈,中陷犹枯井。”这句话描绘了夜晚的场景,好像还残留着一轮月亮,但中间却是干涸的井。这个描述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助,因为夜晚没有星光,只有月亮和枯井。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白天的景象:“云间星昼见,草木森弄影。”描述了白天的景象,云层之间可以看到星星,草木的影子摇曳生姿。这个描述让人感到宁静和美丽,但也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助。
然后诗人转入议论:“天地寂无声,疑似非人境。”描述了天地寂静无声的景象,让人怀疑是不是进入了仙境。这个描述让人感到惊讶和疑惑,因为在人间怎么会有这样的景象呢?
接下来诗人又转向议论:“问之道旁翁,欲语喉先哽。”询问道旁的老人,想要说话却发现自己的喉咙发哽。这个描述让人感到困惑和无奈,因为老人已经老去,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君王的期望:“吾君今尧汤,四海元元幸。”表达了希望君王能够像舜帝和商汤王那样,治理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这句话寄托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对天文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忧虑和期望。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