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九老后,林下一人闲。
藓篆易钟鼎,泉声先佩环。
禅从止水定,诗挽正风还。
却为午桥惜,惜无螺浦山。

”`

投周益公三首

洛中九老后,林下一人闲。
藓篆易钟鼎,泉声先佩环。
禅从此水定,诗挽正风还。
却为午桥惜,惜无螺浦山。

译文

在洛阳城中,曾经的九位老者已经退隐,而一位隐居山林的人独自闲适。他的居室前石壁上刻着古老的篆文,似乎可以听见古代钟鼎的声音。泉水潺潺,清脆悦耳,仿佛能听到古代诗人佩环的声音。这位隐居者心境宁静,如同止水一般平静。他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使正风回归。但是,他惋惜自己没有机会与午桥上的那位老人相见,因为在那里,他可能会珍惜与那位老人一起度过的宝贵时光。然而,现实中他却无缘见到那位老人,只能遗憾地看着螺浦山,心中充满无尽的思念和遗憾。

注释

  • 洛中九老后:指在洛城中,曾经的九位老者已经退隐,留下了一片清静。
  • 林下一人闲:形容隐居山林的人独自闲适的生活状态。
  • 藓篆易钟鼎:石壁上刻着古老的篆文,仿佛可以听见古代钟鼎的声音。
  • 泉声先佩环:泉水的声音仿佛是古代诗人佩环的回响。
  • 禅从此水定:这位隐居者心境宁静,如同止水一般平静。
  • 诗挽正风还:他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使正风再次回归。
  • 却为午桥惜:然而,他惋惜自己没有机会与午桥上的那位老人相见,因为在那里,他可能会珍惜与那位老人一起度过的宝贵时光。
  • 惜无螺浦山:然而,他惋惜自己没有机会见到那位老人,因为在那,他可能会珍惜与那位老人一起度过的宝贵时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高尚品质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对泉水、古篆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怀念。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韵味。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宁静致远、超脱俗世的境界中,使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