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谷璧陪蒲璧,有分山光映水光。
子贱假令宜单父,渊明终合在柴桑。
为氓且尽今生力,责子宁须后代昌。
为问故人缘底事,不来同醉酒醅香。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来梓见赠的一首和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次韵来梓见赠一首
无心谷璧陪蒲璧,有分山光映水光。
子贱假令宜单父,渊明终合在柴桑。
为氓且尽今生力,责子宁须后代昌。
为问故人缘底事,不来同醉酒醅香。

译文:
无心谷璧陪蒲璧,有分山光映水光。
子贱假设应该去单父,渊明最终应该在柴桑。
作为农夫尽平生之力量,要求儿子何必要后代昌。
询问故人为何不相见,没有理由不来共饮美酒。

注释:
无心谷璧陪蒲璧:无心、谷璧都是古代的一种玉器,这里比喻友情深厚。
子贱假设应该去单父:子贱,孔子弟子颜回,字子贱,曾担任单父县令。
渊明终合在柴桑:陶渊明,字元亮,曾任柴桑县令。
为氓且尽今生力:氓,指农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责子宁须后代昌:责任子女,何必要求他们的后代昌盛。
为问故人缘底事:询问老朋友为什么不来相见。
不来同醉酒醅香:没有理由不来一起饮酒,享受美酒的香气。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和韵诗,即作者根据原诗的韵脚创作了一首和诗。原诗表达了对友谊深厚的感慨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作者的和诗则以朋友之间的交往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从诗句的内容上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感慨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无心”“子贱”等词语的使用,表达了对朋友之间无需计较功利得失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采用了拟人和借代的手法,通过对比不同的历史人物和自己的身世,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悟。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热烈,读来令人感动。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友情主题的优秀作品,通过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思念,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