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风土已安之,事已当还敢故违。
铜柱略无功可录,玉关空幸死前归。
眼看馀剂怜犹在,力凭征鞍觉尚微。
此去上还官印绶,却来传授祖师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依次为:

南来风土已安之,事已当还敢故违。    
铜柱略无功可录,玉关空幸死前归。    
眼看馀剂怜犹在,力凭征鞍觉尚微。    
此去上还官印绶,却来传授祖师衣。    

下面是每句的注释:
南来风土已安之,事已当还敢故违。

  • 南来:从南方迁徙到其他地方。
  • 风土:地理环境、风俗习惯。
  • 已安之: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
  • 事已当还:事情已经完成或结束,准备返回原地。
  • 故违:故意违背。
    铜柱略无功可录,玉关空幸死前归。
  • 铜柱:这里指的是古代的长城,用铜铸成的标志物。
  • 略无:完全没有。
  • 功可录:可以记录的成就。
  • 玉关:这里指的是边关、关口。
  • 幸死前归:庆幸自己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回到故乡。
    眼看馀剂怜犹在,力凭征鞍觉尚微。
  • 眼看:指看到。
  • 馀剂:剩余的药物。
  • 怜犹在:仍然觉得可怜。
  • 力凭:用力支持。
  • 征鞍:征战时用的马鞍。
  • 觉尚微:感觉仍然很轻。
    此去上还官印绶,却来传授祖师衣。
  • 此去:指这次出行。
  • 上还:向上归还。
  • 官印绶:官员的印章和绶带,代表官职。
  • 却来:回来。
  • 传授:教导传承。
    祖师衣:道教中师傅所穿的衣服,代表着道法或技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生活的适应和怀念之情。首句“南来风土已安之,事已当还敢故违”表明他已经适应了南方的风土人情,准备返回原地。接着,“铜柱略无功可录,玉关空幸死前归”表达了他在战斗中没有取得任何成就,但庆幸自己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回到故乡。然而,这种胜利感并没有让他感到满足,因为他仍然感到有些遗憾:“眼看馀剂怜犹在,力凭征鞍觉尚微。”他看到剩余的药物仍然让人感到可怜,即使他已经很努力地支撑着身体,但还是感到有些虚弱。最后两句“此去上还官印绶,却来传授祖师衣”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担忧和期望:“此去”表示这次出行将会带来一些变化或任务,“上还”则意味着他将要向上级报告或交接工作。而“传授祖师衣”则是对过去的学习和实践的传承和发扬。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生活的适应、对战争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