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雪谁惊最后时,土膏方得助甘滋。
岁功已觉三元近,春事何忧一览迟。
不着寒梅容触冒,半留红杏惜离披。
神交彼此无劳辨,更为公题述梦诗。

【注】晓雪:凌晨的雪。土膏方得:地皮已经冻硬。三元:农历以天干地支纪年,三元即指甲、乙、丙年。一作“三阳”。

这首诗是诗人在元朝末年写的,那时社会动乱,百姓生活困苦,但作者并没有被这种环境所打倒,而是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出了这首《述梦》诗。全诗共四句,每句都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一个清晨醒来时看到的景象。他说:“晓雪谁惊最后时,土膏方得助甘滋。”这里的“晓雪”指的是早晨的雪,而“最后时”则暗示了时间的紧迫性。诗人通过对这个场景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他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能够完成所有的工作,就像土地有了充足的水分一样。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自己对于农事的看法。他说:“岁功已觉三元近,春事何忧一览迟。”这里的“三元”指的是农历中的三个重要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他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尊重和对丰收的期待。他认为,只要农民们肯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获得丰收。

诗人转向了自己对于梅花和杏花的看法。他说:“不着寒梅容触冒,半留红杏惜离披。”这里的“寒梅”和“红杏”都是诗人喜爱的植物。他认为,这些植物虽然在寒冷的环境中生长,但却依然保持着美丽的形态。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惋惜之情。

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他说:“神交彼此无劳辨,更为公题述梦诗。”这里的“神交”指的是心灵相通,而“公题”则是指为他人写诗。他认为,虽然他们之间的交流不需要语言来表达,但是他却愿意用诗歌来记录下他们的友谊和感情。

这首《述梦》诗通过对诗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尊重以及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惋惜之情。此外,这首诗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时间和命运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