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吏驰驱踏旱邱,沙尘泥土掩双眸。
山中树木减颜色,涧畔泉源绝细流。
处处桑麻增太息,家家老幼哭无收。
下官虽有忧民泪,一担难肩万姓忧。

解析

1. 诗句解释与关键词注释

  • 勘灾:此处指官员巡查或视察灾害情况的行动。
  • 散吏驰驱踏旱邱:描述官员们急匆匆地在旱灾的田地中奔波检查。“散吏”指的是分散的官员。“驰驱”形容他们行动迅速,“踏旱邱”则是指他们在旱灾地区的田野间行进的情景。
  • 沙尘泥土掩双眸:描述了天气状况,沙尘和泥土覆盖了官员的视野,使他们难以清楚地看到前方的情况。
  • 山中树木减颜色:表明干旱导致树木失去生机,颜色黯淡。
  • 涧畔泉源绝细流:指出由于旱情,溪流和小溪的水源干涸,连细水流也没有。
  • 处处桑麻增太息:暗示由于旱灾,原本茂盛的庄稼受损,农民们不得不叹息。
  • 家家老幼哭无收:表明农民家庭因为旱灾而失去了收成,家家户户都面临着困境。
  • 下官虽有忧民泪,一担难肩万姓忧:表达了尽管官员自身有着为人民担忧的感情(忧民泪),但面对庞大的百姓群体,个人的负担显得微不足道。

2. 译文

官员们匆忙在旱灾地区巡视,尘土飞扬掩盖了视线,使得他们无法清晰地看到前方的情形。山中的树木因缺乏水分变得枯黄,溪流小溪的泉水干涸了。到处都是因庄稼受损而叹息的农户,每个家庭都在为失去的收成而哀叹。尽管官员心中充满了对人民的同情之泪,但要承担起这一万户人家的忧虑,他感到力不从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旱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通过官员的视角展示了灾情的严重性,同时也反映了官员在处理此类危机时的无奈和无力感。诗中使用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紧密相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整体上,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通过对自然和人物的描绘,深刻地揭露了灾难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