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挟潮头上,雷将雨脚俱。
天应念民物,地得限江湖。
凿堰流平未,颓堤浪入无。
不眠频问晓,白欲上人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全诗共六句,每句都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意境。
首句“风挟潮头上,雷将雨脚俱”,描绘了一幅惊涛骇浪的画面。这里的“风挟潮头”形容大风卷起高高的海浪,仿佛要把潮头吹上天一样。而“雷将雨脚俱”则形象地表现了雷电与雨水齐发的景象。这两个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海上景象,为下面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次句“天应念民物,地得限江湖”,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百姓的深切关怀。这里的“天应念民物”意味着天空对世间万物都抱有同情心,而“地得限江湖”则表明大地被束缚在江湖之间,无法自由发展。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关爱之情,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忧虑。
接下来三句“凿堰流平未,颓堤浪入无”,进一步描绘了大自然的力量。这里,诗人通过对水利工程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凿堰流平未”意味着人们努力修建的水利工程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颓堤浪入无”则形象地展示了洪水泛滥的情景。这两个意象共同反映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最后一句“不眠频问晓,白欲上人须”,则是诗人对自己夜晚不能安眠的描写。这里的“不眠频问晓”表达了他彻夜难眠的状态,而“白欲上人须”则暗示了他在等待日出时的心情。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社会现实以及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