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愠与荣枯,居之悉晏如。
稍门多执笔,至老不抛书。
常愧无能极,曾沾清论馀。
秋风郭门外,雨泣望丧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说的《故侍读学士张公哀辞二首》中的前四句。下面逐句释义:
喜愠与荣枯,居之悉晏如。
喜怒哀乐随着富贵贫贱的变化而变化,但他的心境始终保持平静。
稍门多执笔,至老不抛书。
他在家中的门旁摆放了写字的工具和书籍,即使到了晚年,也从未放弃过学习写作。
常愧无能极,曾沾清论馀。
他常常感到自己没有达到很高的成就,但曾经受到过清谈家们的赞誉和启发。
秋风郭门外,雨泣望丧车。
当秋风萧瑟的时候,他站在城外望着送葬的队伍,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赏析:
这首诗是张说在为一位名叫张公的人撰写的哀悼词,表达了他对张公一生的感慨和尊敬。张公的生平事迹并未详细记载,但我们可以从诗中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成就。
“喜愠与荣枯,居之悉晏如”描绘了张公面对生活起伏的态度。他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不被外界的喜怒哀乐所动摇,这体现了他的修养和气度。
“稍门多执笔,至老不抛书”则展示了张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即使在晚年,他也不愿意放下手中的笔和手中的书,这是他一生勤奋学习和不断进取的体现。
“常愧无能极,曾沾清论馀”反映了张公对自己能力的谦虚和对前辈学者的敬仰。他知道自己并没有达到很高的成就,但曾经受到过清谈家们的影响,这说明了他的学识和才华受到了认可。
最后一句“秋风郭门外,雨泣望丧车”则表现了他对于逝者的哀悼之情。秋风萧瑟、细雨纷飞,他站在城外望着送葬的队伍,眼泪不禁流了下来。这是对生命无常的一种感慨,也是对逝者深深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