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自有乐,世俗岂能知。
不及老莱子,多于荣启期。
缊袍宽称体,脱粟饱随宜。
乘兴辄独往,携筇任所之。

【注释】

乐:快乐,自得。

吾心自有乐:我的心里自然有我的快乐。

世俗岂能知:世间的一般人怎么能理解呢?

不及:不如,赶不上。老莱子:《列女传》中记载的老莱子是一个弃官隐居的人,他七十岁时才娶妻。荣启期:春秋时隐士荣启期也年七十才开始娶妻。

多于荣启期:比我老莱子和荣启期还要早一些。

缊袍(yùn páo):用粗布做的袍子。

脱粟:指粗粮糙米。随宜:随意,任凭。

乘兴:趁着兴致。

筇(qióng):竹子做的手杖。所至,到处。之:往。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者逍遥自在生活的五言绝句。诗人以老莱子、荣启期两位古代隐士为比,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思想感情。

首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内心有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别人无法理解的。“吾心”二字,点明全诗题旨。“自得”二字,道尽了内心的快乐。“世俗”二字,则写出了这种快乐被世人所不理解,因此只能深藏在自己的心底。

颔联以“不及”对“多于”,写出了老莱子、荣启期的隐遁之晚而自己的生活之早。这两句诗,既是对前文的照应,又是对后文的铺垫。

颈联描绘的是一幅恬然闲适的隐者生活图,表现了作者的清高孤傲的性格特征。“缊袍”(粗布袍)宽称体,说明其穿着朴素;脱粟(粗粮糙米)饱随宜,表明其生活俭朴。

尾联写自己喜欢独自一人出游,随心所欲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乘兴”一词,写出了作者的率性而为,不拘小节。“所之”二字,既写出了游踪不定,又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

整首诗语言平实,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同时,诗人在描绘隐者生活的同时,也不忘表达自己的个性特点,如“乘兴辄独往”、“脱粟饱随宜”等词语,更突出了作者的率性而为和清高孤傲的性格特征,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