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日增烦暑,通宵结薄阴。
苍茫变风色,散漫作春霖。
野店垂杨重,僧房绿筱深。
疏慵尤得趣,闭户拥重衾。
《喜雨三首呈景仁侍郎兼献大尹宣徽》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意在颂扬皇帝的功德,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对时政的不满。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
累日增烦暑,通宵结薄阴。
(连续几天增加了烦闷的暑气,直到夜深时分才凝结出薄薄的云层。)苍茫变风色,散漫作春霖。
(天空变得朦胧,气候也随着风的变幻而改变,仿佛是春雨从天而降。)野店垂杨重,僧房绿筱深。
(野外的旅店周围杨柳繁茂,寺庙中的客房绿竹葱郁。)疏慵尤得趣,闭户拥重衾。
(我虽然感到有些懒散,但仍然能够找到乐趣,所以紧闭门扉,裹着厚厚的被子休息。)
赏析:
这首诗是元稹献给他的好友、时任景仁侍郎的宰相李德裕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以“喜雨”为主题,赞美了皇帝的恩泽和时政的清明。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个人生活的享受。
第一句“累日增烦暑,通宵结薄阴”描绘了连续多日的高温天气和一夜之间天空的变化情况。这里的“累日”指的是连续几天,“增烦暑”意味着高温让人感到烦躁不安。而“通宵”则是指整夜的时间,“结薄阴”则形容天空中云层的聚集。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炎热天气的感受和对夜晚变化的关注。
第二句“苍茫变风色,散漫作春霖”进一步描述了风的变化和春雨的到来。这里的“苍茫”形容天空的颜色,暗示了一种迷茫的感觉。“变风色”指的是风的方向和速度发生了变化,而“散漫作春霖”则是说春雨像散乱的水珠一样纷纷而下。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雨水带来的清新。
第三句“野店垂杨重,僧房绿筱深”则转向了自然景观,描绘了野外旅店周围的柳树和寺庙中的竹林。这里的“垂杨”指垂挂的柳枝,“绿筱”则是指竹子。这些自然元素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来表达他对自然界的欣赏和内心的平静。
最后一句“疏慵尤得趣,闭户拥重衾”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尽管诗人感到有点懒散,但他仍然能够找到乐趣,享受自己的悠闲时光。这里的“疏慵”指的是懒散的状态,而“拥重衾”则表示他紧紧裹着被子保暖。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复杂政治环境中保持个性的一种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政的不满和个人生活的满足。通过这种对比和反思,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和政治的看法以及对个人幸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