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霖逢甲子,禾耳恐须生。
流俗幸无验,高田犹有成。
润唯藜莠得,烂与蕙兰并。
早晚浮云豁,逍遥赋晚晴。
【注释】:
秋霖(yún):秋季的细雨。逢甲子:遇到闰年。禾耳:稻穗。恐须生:恐怕将要成熟。流俗:指世俗。幸:希望。高田:高地上的田地。烂:指滋润。蕙兰并:比喻草木茂盛。逍遥赋晚晴:即赋晚晴,作诗文以赞美晚晴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写秋天的雨水对庄稼的滋润作用,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之情。
首联“秋霖逢甲子”,点明时间是在闰年秋日,说明秋雨特别长,而且连绵不断。“逢”字,写出诗人对秋雨到来的惊喜。“秋霖”和“逢甲子”是全诗的线索,全诗围绕它来展开。
颔联“禾耳恐须生”,“禾耳”是禾穗的意思,“须生”是快要发芽的意思。这两句意思是说,秋雨绵绵,禾穗快出穗了,农民们盼望着秋雨能早日停止。“流俗幸无验”,这句的意思是说,希望天下太平,不要打仗。“流俗”是指社会上一般人的愿望,“幸”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这两句是全诗的过渡,由写秋雨写到百姓的生活,从百姓的疾苦引出作者的忧愁,为后文做铺垫。
颈联“润唯藜莠得”,意思是说只有那些低矮的野草才受到春雨的滋润。这两句是对上句的解释,也照应了首联中的“秋霖”。这两句既表现了农民的艰辛生活,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
尾联“烂与蕙兰并”,意思是说,虽然有些植物得到了雨水的滋润,但大部分还是得不到滋润。而那些得到滋润的植物却长得又大又好,甚至比那些没有受滋润的植物还要茂盛。这两句是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和发挥,也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雨对农作物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自然界的变化,抒发了自己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