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子悟已久,景仁迷自今。
良因拯溺急,是致涉波深。
到岸何须筏,挥锄不见金。
浮云任来往,明月在天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酬乐天咏老见示》,是一首七言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贱子悟已久,景仁迷自今: 这两句是说,我自己已经很久地领悟了真理,而景仁却至今还在迷惑之中。这里的“贱子”指的是作者自己,自称谦卑;“景仁”是借用他人的名号,暗指他人。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悟道的自信以及对景仁的批评。
良因拯溺急,是致涉波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能够及时地拯救那些陷入困境的人,是因为我已经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的本质。这里的“救溺”比喻帮助他人摆脱困境;“涉波深”比喻经历了人生的各种艰难险阻。这两句赞美了作者的救世精神。
到岸何须筏,挥锄不见金: 这两句是说,到达岸边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筏),挥舞锄头也不会看见金子(比喻财富)。这里的“到岸”比喻达到成功的境界;“挥锄不见金”比喻不贪图名利,不沉迷于物质享受。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物质追求的淡泊。
浮云任来往,明月在天心: 这两句是说,浮云来去自如,明月高悬在天空中心。这里的“浮云”比喻世事变迁;“明月在天心”比喻保持清高,不受外界干扰。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超然物外、内心清明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景仁的讽刺和自我的谦逊,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从“贱子悟已久,景仁迷自今”开始,作者就表达了自己对真理的坚定信念,以及对他人的批评态度。接下来的句子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强调了及时救援他人的重要性以及不贪图名利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则是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对于超然物外、内心清明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体现了作者的高尚品德和深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