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禁叨承诏,金华侍执经。
微生轻草芥,圣泽阔沧溟。
鹿性安林野,葵心注阙庭。
尧云不可望,白首涕飘零。
【注释】1.神宗皇帝挽词:作者以“神宗”自指,因神宗谥号英宗,故称其为“神宗”。2.鳌禁:指中书省。3.金华:即浙江金华山,作者曾隐居于此。4.执经:指受业于师。5.微生、圣泽:皆指皇帝的恩泽。6.林野:山林田野。7.葵心:喻忠贞不渝之心。8.尧云:尧帝之言。9.白首:年老之词。
【赏析】此诗为宋神宗元丰七年(西元一〇八四)在京城逝世时所作。全篇表现对神宗皇帝的怀念之情。首联“鳌禁叨承诏,金华侍执经”,是追述自己初到朝廷时的荣幸。“鳌禁”即指中书省。神宗曾下诏召他入朝,授以执政之任。“金华”是指他的故乡,作者曾在金华山隐居读书,并在那里受到过老师的教诲。颔联“微生轻草芥,圣泽阔沧溟”,则是说他虽是一个平凡的小官,但能受到皇上如此深厚的恩惠,真是如沧海中的浮萍,得遇明主。颈联“鹿性安林野,葵心注阙庭”,写自己虽然远离家乡,但却像一只在林中栖息的鹿一样自在,又像葵花那样忠诚地注视着朝廷。尾联“尧云不可望,白首涕飘零”,是说皇帝的遗言如同尧帝所言,是无法企及的,因而只能涕泪横飞,悲痛欲绝。这首诗是宋神宗死后,苏轼为悼念神宗所写的挽词。神宗即位后,大力推行变法,使宋朝国势大振。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变法失败,导致神宗被幽禁而死,这无疑是苏轼一生最大的不幸。因此他对神宗充满了崇敬和怀念之情,所以作此挽词。首句“鳌禁叨承诏”,是说自己有幸得到皇帝诏书的召唤,得以进入朝廷任职,这是对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的描写。“金华侍执经”,则回忆起自己当年在家乡金华山求学的经历,那时正是老师在教书,而自己则在听讲。这里既有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又有对老师和同学们的思念,同时还有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微生轻草芥”,是对皇帝恩泽的颂扬。因为皇帝对自己的恩情深重,所以即使自己只是一介小官,也感到十分荣幸。这里的“微生”指的是作者自己,而“草芥”则是比喻自己微不足道,就像草丛中的小草一样。“圣泽阔沧溟”,是说自己得到了如此大的恩泽,就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鹿性安林野”,则是说自己像鹿一样生活在山林之中,自由自在。这里的“鹿性”也是对自己性格的一种描述,既表明了作者对山林生活的热爱,也暗示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而“葵心注阙庭”,则是说自己的心志始终向着朝廷,忠诚不二。这里的“葵心”也是对自己心态的一种描述,既表现出自己对朝廷的忠诚,也显示出自己内心的坚定。尾联“尧云不可望,白首涕飘零”,是说自己虽然已经老了,但是皇帝的话语仍然让人难以忘怀,所以只能伤心流泪。这里的“尧云”指的是神宗的话语,而“白首涕飘零”则是说自己已经年老,但仍然无法忘记这些美好的回忆。整首诗通过描绘自己在朝廷的生活经历以及与神宗的关系,表达了自己对神宗的怀念之情。这种感情既有感激也有遗憾,既有骄傲也有悲伤,构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