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家声勇气殊,边庭卧鼓欲安居。
非同王剪私求宅,更似甘宁晚好书。
剑倚寒窗风淅沥,门无杂客柳萧疏。
蒲州风土平生爱,为问旁邻地有馀。

寄题李舍人

陇上家声勇气殊,边庭卧鼓欲安居。

非同王翦私求宅,更似甘宁晚好书。

剑倚寒窗风淅沥,门无杂客柳萧疏。

蒲州风土平生爱,为问旁邻地有馀。

注释:

  1. 陇上家声勇气殊:指李氏家族在陇上的名望和勇气。
  2. 边庭卧鼓:形容李舍人身处边疆时的生活状态。
  3. 非同王翦私求宅:王翦(?—前210年),秦朝名将,曾率军灭赵国,后封武成侯。私求宅,私下里为自己谋求住宅。
  4. 更似甘宁晚好书:甘宁(?—222年),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曾随周瑜征讨刘备,立下战功。晚好书,晚年喜好书法。
  5. 剑倚寒窗风淅沥:剑倚在寒窗前,风吹过窗户发出淅沥的声音。
  6. 门无杂客柳萧疏:门没有杂客来访,柳树显得萧疏。
  7. 蒲州风土平生爱:蒲州(今山西永济),古地名,这里指诗人对蒲州的风土人情一直怀有喜爱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寄赠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情感状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陇上家声勇气殊”,点明了诗人的家族背景和家族的声誉。陇上家声,表明诗人家族在陇上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声誉。勇气殊,意味着家族成员在面对艰难险阻时,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毅力。这种勇气和毅力,是家族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诗人自身性格的重要体现。
    第二句“边庭卧鼓欲安居”,描绘了诗人在边疆地区的生活状态。边庭卧鼓,意味着诗人在边疆地区担任官职,需要时刻关注战事,准备随时应对突发情况。而卧鼓,则暗示了诗人在边疆生活中的一种宁静与安逸。然而,这种生活并非长久之计,诗人心中仍有安居之愿。
    第三句“非同王翦私求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家园的渴望。王翦(?—前210年),秦朝名将,以勇猛善战著称。此处用“非同”一词,意在表达诗人对家园的珍视之情,并非出于私心,而是真心向往。私求宅,暗示诗人希望在自己的家乡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住所,以便更好地安享晚年。
    最后两句“更似甘宁晚好书,剑倚寒窗风淅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情趣。甘宁(?—222年),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曾随周瑜征讨刘备,立下战功。此处用甘宁的典故,意在表达诗人对文化知识的热爱之情。晚好书,意味着诗人晚年时依然热衷于阅读书籍,追求知识。剑倚寒窗风淅沥,则描绘了诗人独自品茗、读书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边疆地区的生活环境和内心情感,表达了对家园的渴望与对文化知识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性格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