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岁隙中光,唯有高名久不忘。
千古但令编简在,清风养物一何长。
【注释】
颍公:即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初年隐士。曾隐居于河南县东南的东皋山,自号东皋子,后人称他为“王东皋”。有《汾阴行》、《游北山》等诗。
清风集:诗集名。
百岁:指人的一生。隙中光:比喻短暂的生命。
编简:书卷。古人以竹简木札书写文字,所以书简也称为编简。这里指书籍。
养物:滋养万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读了王绩的《清风集》后所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王绩高风亮节的崇敬之情,以及由此而生的感慨。
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诗人感叹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只有高洁的名声才能长留世间,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
颔联则进一步展开议论。诗人认为,尽管人生短暂,但只要自己的高洁名声得以永垂不朽,那就像清风一样,能够长久地滋养万物,使它们茁壮成长。
颈联则是诗人对自己的人生态度的总结。他认为,自己一生追求的是清正廉洁,远离世俗的纷扰和诱惑,所以才能像清风一样,永远保持高尚的品质和清白的名声,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和污染。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它通过表达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和高洁名声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人生态度的认同,传达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它也体现了王绩作为一个隐士的高洁品质和他对社会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