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不办构坚木,缚竹立架擎酴醾。
风摇雨渍不耐久,未及三载俱离披。
往来遂复废此径,举头碍冠行絓衣。
呼奴改作岂得已,抽新换故拆四篱。
来春席地还可饮,日色不到香风吹。

【注释】

南园杂诗六首:这是一首描写酴醾(tián míng ,一种植物)架的诗。

修酴醾架:建造一个酴醾架。酴醾是一种花卉。

缚竹立架擎酴醾:用竹条做成支架撑起酴醾。

风摇雨渍不耐久:风雨交加,使酴醾架变得不耐久。

未及三载俱离披:不到三年就全都倒塌了。

往来遂复废此径:人们经过时只好又废弃这一条路。

举头碍冠行絓衣:抬头看见酴醾架挡住了帽子,衣服被拉住。

呼奴改作岂得已:只好叫仆人把酴醾架拆掉。

抽新换故拆四篱:拆除旧的,搭建新的,拆掉四面墙,在空地上重新种植。

来春席地还可饮:春天到来后可以在地面上饮酒。

日色不到香风吹: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有清香吹来。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改造酴醾架的过程。从建架到架倾,再到重建,最后拆除,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体验。

开头两句写建架:因为贫寒,买不起坚固木料,只能采用竹子来搭建一个简易的酴醾架。由于风大雨多,酴醾架很快就坏了。“风摇雨渍不耐久,未及三载俱离披”就是对这种状况的写照。

中间四句写改造:为了改善酴醾架的状况,作者不得不叫人拆除原来的酴醾架,重新搭了一个更好的架子。“呼奴改作岂得已,抽新换故拆四篱”,这既是对改造过程的叙述,也是对改造成果的一种肯定。

末两句写重建与拆除:改造后的酴醾架虽然比以前结实多了,但仍然不耐用;到了春天,它又被推倒重来了一次。“来春席地还可饮,日色不到香风吹”是说,即使这样,到了春天,还可以在这块地上喝酒赏花,因为这里还有清香飘来。

全诗通过改造酴醾架这一日常生活小事,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那种不畏艰难、积极乐观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