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临晴空,南眺出千里。
人怜山气佳,予叹禹功美。
想彼未凿时,极目皆洪水。
谁知耕桑民,幸免鲂与鲤。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评价诗歌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读懂全诗,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逐句分析,最后概括主题。注意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语句,如“禹功美”“鲂与鲤”等关键词语。
龙门:指伊水支流——龙门涧,在山西河津县西北,黄河支流伊水在这里被山峦阻隔而形成峡谷,两岸峭壁高耸、河水湍急,风景秀丽;又称为“大禹门”。
石楼临晴空,南眺出千里。
诗人站在龙门之上,凭栏远望,看到那滔滔的黄河,从远处奔流而来,气势恢宏,令人心旷神怡。
人怜山气佳,予叹禹功美。
这里写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人们喜爱那山上清新宜人的灵气,而我则赞叹大禹治水的伟绩。
想彼未凿时,极目皆洪水。
当年,黄河两岸没有筑堤防洪,水流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给当地百姓带来极大的灾难。
谁知耕桑民,幸免鲂与鲤。
那些勤劳的农民们,却能够安居乐业,免遭洪水之灾。
赏析:
此篇写诗人登上龙门山观赏美景后发出的感慨。首句写登高所见,次句写所闻,三、四句写所思。诗人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只见黄河波涛滚滚,从远方奔腾而来。诗人不禁想起当年大禹治水时的艰难险阻和艰苦劳动。然而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今天这美好的河山,也才有了百姓的安居乐业。诗人对人民深表敬意,对治河英雄怀有深深的崇敬之心。
【答案】
【译文】
我登上了龙门山,凭栏远望,只见那滔滔的黄河,从远处奔流而来,气势恢宏,令人心旷神怡。
人们喜爱那山上清新宜人的灵气,而我则赞叹大禹治水的伟绩。
当年,黄河两岸没有筑堤防洪,水流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给当地百姓带来极大的灾难。
那些勤劳的农民们,却能够安居乐业,免遭洪水之害。
赏析:
此篇写诗人登上龙门山观景后发出的感慨。《明皇杂录》称:“明皇每至秋日,万机多暇,乘马于北楼下,将欲过便桥,即令黄门宫官乘马御辇,百官部曲已下骑马者,一时引入云韶坊中,奏《九春》大酺。其夜,又诏于勤政楼上,命宫女数百辈为《霓裳羽衣舞》。上自调笑,以娱宫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