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书日夜急,王旅方徂征。
我非刘越石,长啸徒登城。
缅想豺与虎,行当筑鲵鲸。
传车日边来,风雷走天声。
黄旗三面至,捷奏纷纷横。
天险限南北,长江正东倾。
诸君亦良苦,唾口争请缨。
谁云凌烟阁,自昔无书生。
卮酒安足辞,勉当建雄名。
【注释】
小饮示幕府:在幕府中举行一次宴会,向各位将军、幕僚们敬酒。幕府:《后汉书·马援传》载,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光武到新野,马援率军迎接。光武问:“我如失道,卿等谁肯相顾?”援对曰:“臣本非将种,恐不得待制数。愿披鞍下马,得效微力,今得蒙君侯相与期结,所谓生死骨肉也。”
王旅方徂征:王旅,即王者的军队;徂,往,去;征,远征。意思是说王师正在出征。王师,指汉王朝的军队。徂征,是出征的意思。
刘越石:刘越石是西晋初年的名将,字元海。他以勇敢善战著称,曾随晋武帝司马炎南征吴国时立下不少功劳。“长啸徒登城”,意思是说自己没有像刘越石那样英勇善战,只能徒然地登上城墙。
豺与虎:比喻敌人凶残强悍,不可轻视;鲵鲸:传说中一种能喷水成河的大鱼,这里比喻强大的敌人。
传车日边来:传车,即驿车;日边来,即从远方驶来。意思是说有急使从远方飞驰而来。
风雷走天声:风雷,是指急风暴雨,天声,是指雷电交加的声音。意思是说有急报传来,电闪雷鸣,声震天下。
黄旗三面至:黄旗,古代帝王所乘的仪仗队所用的旗帜。三面至,意思是有三面黄旗到达。
捷奏纷纷横:捷奏,即捷报;纷,是众多的样子;横,是交错的样子。意思是说捷报纷纷交错而至。
天险限南北:天险,是指天然形成的险要地势;限,是限制的意思;南北,泛指东西方向。意思是说长江两岸的天险限制了南北的方向。
诸君:对同僚、幕僚的敬称。诸君亦良苦:诸君也很辛苦。良苦,是很困苦的意思。
唾口争请缨:唾口争请缨,意思是说大家争相请求上前线杀敌报国。
凌烟阁:指凌烟阁功臣画像,原为唐朝李世民所建。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刻功臣画像于凌烟阁内,以纪念开国功臣。书生:读书人,这里泛指文人。
卮酒:古代的一种饮酒器。安足辞:哪里值得推辞呢!安足,哪里值得的意思。
勉当:勉励自己,努力去做的意思;当,是应当的意思。
【赏析】
《小饮示幕府》是一首慷慨激昂的诗歌。全诗八句,每句话都是七言绝句,语言简练有力,气势豪迈。诗人通过描绘战争景象、抒发壮志豪情以及表达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决心和信心。
首联“小饮示幕府”起笔点出宴会的场合——在幕府中举行一次宴会,向各位将军、幕僚们敬酒。这一细节描写为下文铺垫了背景。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在这次宴会中的心境——既想与战友们畅谈,又期待着能够有所作为。
颔联“王旅方徂征”承接首联展开叙述,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并非英勇善战之辈,但却也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将刘越石比作自己,表达了诗人的谦虚和自信。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和对未来的信心。
颈联两句“缅想豺与虎,行当筑鲵鲸”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他想象着那些凶猛的敌人将会如何被我们击败,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愿意为保卫祖国而努力奋斗的决心。这两句诗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英勇气概和坚定信念。
尾联“传车日边来,风雷走天声”则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他想象着有急报传来,电闪雷鸣,声震天下。这不仅表明了战事的紧迫性,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不安。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整首诗语言简练有力,气势豪迈,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信念。诗人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和对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决心和信心。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拜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