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岩下鼓楼开,举世邯郸梦未回。
安得老鼍教唤起,万人醒眼上山来。
武夷鼓楼岩
鼓楼岩下鼓楼开,举世邯郸梦未回。
安得老鼍教唤起,万人醒眼上山来。
注释:
鼓楼岩下鼓楼开,鼓楼上的鼓声在岩石下响起,整个世界仿佛还在梦中没有醒来。鼓楼是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用于报时或集会,此处形容时间仿佛静止,人们还未从梦中醒来。
举世邯郸梦未回。
整个天下的人还沉浸在梦境中,没有从梦境中回到现实。“邯郸”是一个典故,出自《列子·汤问》中的一个故事,讲述赵国的公子赵胜(即赵胜)梦见自己变成了赵国人,与邯郸的人们一起饮酒、赛马、歌舞作乐,非常快乐。后来他回到了现实,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赵国,但已不再是原来的人了。这里的“邯郸”用来比喻人们的梦境和现实之间的差异。
安得老鼍教唤起,安得(如何得到)老鼍(一种神话中的动物,形状像龟蛇合体,能发出巨大的声响)教唤起。
如何才能唤醒人们,让他们从梦境中回到现实中呢?“老鼍”是一种神话中的动物,它发出的声响能够唤醒沉睡的生物。这里用“老鼍”来象征唤醒人们的力量和手段。
万人醒眼上山来。
当唤醒了人们之后,他们将会感到震惊和困惑,纷纷上山寻找原因。“醒眼”意味着人们被唤醒后会重新审视世界,发现现实的真相。而“上山来”则暗示着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改变的渴望。这里的“上山”也有一种隐喻意味,表示人们将开始新的征程。
赏析:
这首诗以鼓楼作为背景,通过描述鼓楼岩下的鼓声、世人的梦境以及唤醒人们的老鼍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梦境与现实的思考。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韵味和深度。同时,诗歌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