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销晴日淡笼沙,伫立江皋望眼赊。
金刹倚空知梵宇,青蓑著艇见渔家。
时平喜听三京复,乱定还拚两鬓华。
丘壑满胸随处好,不妨旌旆过云涯。

【注释】

梁谏议:指宋代的诗人梁克家。吴殿院:指宋代的诗人吴泳。江皋晚望:即《江皋晚景》。烟销晴日淡笼沙,伫立江皋望眼赊(shē)。意思是说天边的云彩渐渐消散,阳光照耀着大地,映照在江边沙滩上,显得格外明亮。

金刹倚空知梵宇,青蓑著艇见渔家。意思是说寺庙依傍着山峦,高耸入云霄;渔船载着渔民出外打鱼,穿行在江面上。

时平喜听三京复(fù),乱定还拚两鬓华。意思是说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可以听到首都长安和东都东京、西都成都恢复的消息;天下安定,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美好的年华了。

丘壑满胸随处好,不妨旌旆过云涯。意思是说自己心胸宽广如山丘一样,只要看到美景,哪里都值得欣赏;不必拘泥于朝廷的旗帜,也可以自由地游历到远方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的诗。首句写景,次句写情,末句写意。全诗写得有景有情有味,富有韵味。

“烟销晴日淡笼沙,伫立江皋望眼赊。”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边的云彩渐渐消散,阳光照耀着大地,映照在江边沙滩上,显得格外明亮。“烟销”二字写出了日色渐长、天色渐晓的景象,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晴日”二字点出时间是晴朗的白昼。“淡笼”二字形容晨光初明,不浓不艳,恰似薄纱轻拢。“沙”字则点出江边沙滩,使景物具有立体感。“伫立”二字写出了诗人凝神远望的姿态,也表现出他对故乡山水的深情眷恋。“望眼赊”,说明诗人久久地望着远方,久久地流连忘返。“眺望”是诗人站在江边,远眺对岸的景象。他凝望着江上的帆影,又望着对岸,好像在盼望着什么,但又没有说出。这两句诗既写眼前之景,又含心中之情,情景交融,耐人寻思。

“金刹倚空知梵宇,青蓑著艇见渔家。”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寺庙依傍着山峦,高耸入云霄;渔船载着渔民出外打鱼,穿行在江面上。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寓情,情中含景,使人读来如见画图。“金刹”一词用得极为贴切,它写出了一座座寺庙的高峻、庄严,也写出了佛寺周围环境的清幽、幽静。“青蓑”一词则写出了渔民们的衣着,使人仿佛看到他们穿着青色的蓑衣,正在江上劳作的情景。“青蓑”二字不仅写出了他们的服装颜色,也写出了他们劳动的艰苦,同时给人一种恬适闲雅之感。“见渔家”则进一步突出了渔民们的形象特点。“见”字用得好,它写出了作者目之所及之处都是渔家的身影,也表达了他对渔民的同情与关心。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寓情,情中含景,使人读来如见画图,十分耐人寻味。

“时平喜听三京复,乱定还拼两鬓华。”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可以听到首都长安和东都东京、西都成都恢复的消息;天下安定,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美好的年华了。“时平”二字写出了国家太平的景象,也写出了人民的欢乐心情。“喜听”、“还拼”二词都写出了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三京”一词指的是唐朝的三个都城长安(今西安)、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西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市)的合称,它们分别是唐玄宗时期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这三座城市经过多年的战乱破坏,现在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景象。“乱定”,指战乱结束。“还拼”,表示要珍惜美好时光,不虚度光阴。“两鬓华”一词用得很妙,它既写出了岁月流逝的痕迹,也写出了诗人对青春易逝、年华不再的感慨。“两鬓”一词指两鬓头发,这里用来代指人的两鬓,也就是头发。“华”字则写出了头发的茂盛、浓密。这两句诗既写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又写出了自己的感慨与无奈。它既是诗人对自己青春年华的回顾与反思,也是对自己的鞭策与鼓励。

“丘壑满胸随处好,不妨旌旆过云涯。”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心胸宽广如山丘一样,只要看到美景,哪里都值得欣赏;不必拘泥于朝廷的旗帜,也可以自由地游历到远方去。“丘壑”一词用得很妙,它既写出了大自然的美景,也写出了诗人的胸怀。“随处好”则写出了诗人对于美景的热爱与追求。“旌”(jīng)是旗子的意思,这里指军队的旗帜。“不妨”二词用得很巧妙,它们既表明了自己不拘泥于朝廷的旗帜,也显示出自己的豪放与洒脱。“旌旆过云涯”则写出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旌旆”一词用得很美,它写出了军队的威武雄壮。“云涯”一词则写出了遥远的地方,暗示了诗人的游历时光将很长很长。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自己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又表现出自己的豪放与洒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情趣,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