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倚倾城绰约娘,不争时世作新妆。
若将西子相唐突,正恐莲花似六郎。

【注释】

左举、右持:两手分别执笏。郊居:即草堂,指作者所居之地。倾城、绰约:皆形容女子之美。唐突:冒犯。莲花:指西施。六郎:指南朝陈武帝的次子陈睿思,字元晓,美姿容,善音乐,曾因容貌出众被文帝召见,后被赐死,故称其为莲花六郎。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壁诗。诗题“郊居四绝”,当是诗人在草堂居住时所写。全诗四句,前二句写人,后二句说事。

“自倚倾城绰约娘”,首句点明题目“郊居四绝”中的“绝”,即“绝尘”,意思是诗人自认为与世隔绝,不随世俗之流俗。这里写的是一位美人(指作者),这位美人有倾国倾城之貌,却并不去争艳斗妍,打扮入时,而是保持着一种超尘脱俗、清高绝俗的风韵。“倾城”一词出自《汉书·外戚传上·孝成许皇后》:“夫何一隅之深,乃不如河;一隅之陋,乃甚于涅。”意谓地位虽低微却不卑下,处境虽狭隘却不失大度。“绰约娘”,指美人,这里指作者自己。这句的意思是说,作者以自己的超然物外来映衬那位美人的清丽脱俗。“不争时世作新妆”一句,承上启下,承接上面所写的超然物外的美人,转而写到这位美人所处的时代。“不争”,是说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时世”,指作者当时的时代。这里是指唐朝。唐朝是一个崇尚美的时代,当时的社会风气很浓重,人们喜欢修饰仪表,讲究穿戴。而这位美人却不同,她不屑于追求那些花枝招展的时髦东西。“时世”、“新妆”相对照,突出了美人的不俗。

“若将西子相唐突,正恐莲花似六郎”,这两句是说,如果你把这位美人比作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那么我就担心她像南朝宋武帝的儿子陈惠照(即陈六郎)一样死于非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美丽和智慧令无数英雄竞折腰。南朝陈惠照是陈武帝的次子,他长得英俊潇洒,风度翩翩,而且才艺出众,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南史》记载:“惠照少好弓马,又解击剑及围棋、弹琴、弈棋等事。”后来因美貌被其父陈宣帝看中,欲立为太子,遭到陈武帝反对而未果。后来,陈武帝死后,惠照被立为陈文帝,即陈武帝的次子陈元帝。这首诗用西施比喻这位美人的美貌,暗示她如果被比作西施那样受到皇帝宠爱的话,就会招致危险。“正恐”一词在这里是反语,意为担心的是相反的事情。这里的关键是“六郎”一词。“莲花六郎”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儿子陈庆之的小名。陈庆之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时任建威将军,镇守京口。宋文帝十分喜爱陈庆之,经常派人去问候他的生活起居。一次宋文帝问陈庆之曰:“卿家道何如?”陈庆之回答说:“臣父不幸早亡,家徒四壁,今上赐臣钱帛,足以供养。”宋文帝听了十分高兴,就赏赐给他很多财物。宋文帝还曾对左右大臣说:“庆之生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后来,陈庆之因为军功卓著,被封为武直阁祭酒,都督北讨诸军事,镇守江州。由于他为人正直,深受百姓爱戴。然而他也有缺点,那就是过于自负。一次,宋文帝问他的侍臣王僧虔有关朝廷政事的问题,陈庆之说:“我每读《汉书》,至于高祖诛萧何、文皇诛徐有功之事,未尝不三复披玩,以为至戒。”意思是说,我在读史书的时候,常常想到高祖刘邦杀韩信、文皇帝刘秀杀徐敬业的事,总是感到害怕。由此可见,陈庆之虽然很有才能,但骄傲自满,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劝告。所以这里说,如果把他与西施相比,恐怕就会像莲花六郎一样死于非命了。

作者是在借古讽今。他既写了一位不慕荣华富贵而保持本色的美人,又写了一个自恃才华而轻视别人的人。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人物。作者通过这两个人物,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