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杀当知有数端,闻声见死敢加餐。
居家自作专因我,虽美还应下箸难。

【解析】

童丱(íng)须知膳羞八篇。童丱:儿童的帽子,这里指儿童。膳羞:饮食中的美味。八篇:指《孝经》。

戒杀当知有数端,闻声见死敢加餐。

戒杀:不杀生。数端:几方面。加餐:吃肉。

居家自作专因我,虽美还应下箸难。

居家:在家。自作:自己制作。专因我:只因为我,指为了我自己。下箸:吃饭。

赏析:

本诗是一首劝诫人们不要杀生的诗歌。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食物的珍视之情。诗中“戒杀”二字直点诗旨;“闻声见死”“闻声而食”两句,以“闻”为“见”,以“见”为“闻”,既写出了动物的哀鸣之声,也写出了其惊恐之状,生动地表现了它们对人的恐惧与无奈;最后两句写自己在家中做饭时,因为自己喜欢吃鱼虾之类的东西,所以不忍心杀掉它来吃,虽然这些东西都是美味可口的,但是我还是要用筷子夹着它们吃,不敢轻易吃掉它们。

【答案】

译文:

童丱时就知道吃饭要珍惜粮食,《孝经》里讲了八种应该遵守的饮食礼仪。

不杀生是应当知道的几条道理,听到动物的哀鸣就不敢吃肉。

在家自己做菜只为自己,虽然好吃也要犹豫是否要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劝诫人们不要杀生的诗歌。诗人在诗中说:“童丱时就知道吃饭要珍惜粮食,《孝经》里讲了八种应该遵守的饮食礼义。”这是说,小孩子都知道爱惜粮食,《孝经》中有八个关于饮食礼仪的内容,这些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接着诗人又说:“不杀生是应当知道的几条道理,听到动物的哀鸣就不敢吃肉。”这是说,不杀生的道理有很多,听到动物的哀鸣声音都不敢吃肉了。最后诗人写道:“在家自己做菜只为自己,虽然好吃也要犹豫是否要吃。”这是说,自己在家做菜只为自己吃,但是还是舍不得吃,还要犹豫是否要吃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