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便一似麻糊,也是人间大丈夫。
笔里无时那解有,命中有处未应无。
百千万世传名节,二十三年非故居。
寄语长安朱紫客,尽心好上帝王书。
【注释】
口占:即口授。
麻糊:糊涂,不明不白。
大丈夫:指英雄豪杰。
笔里:诗的字句中。
解:能,能够做到。
有:存在。
命中:命运。
处:地方。
百千万世:永远。
二十三年:二十七年(朱文公自绍兴二十四年至淳熙九年,共二十三年),一说二十五年。
故居:旧居所。
寄语:嘱托的话。朱紫客:官位高的人。
尽心:尽自己的心。
上帝王书:向皇帝进呈奏疏。
【赏析】
这首七绝,是朱熹在淳熙十九年(1186)因对朝廷不满而辞官后,在武夷山的五曲隐逸时所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虽隐居山林,却仍怀壮志豪情,不愿随波逐流、苟且偷生的思想感情。
首句“如今便一似麻糊”,意谓如今我就像个迷迷糊糊的人了。“麻糊”二字用得很传神。这里既点出自己已归隐山野,不再过问世事,更表明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和对世俗的蔑视。
次句“也是人间大丈夫”,“也是”一词用得极妙,它不仅表示肯定的语气,也含有否定的含义;同时,它还表示诗人对自己的看法非常明确。“人间大丈夫”是古代文人学士的理想形象。朱熹一生追求的是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他始终把“立德”放在首位,因而他对自己的要求极为严格。他虽然在政治上屡遭挫折,但并不气馁,仍然矢志不渝。
颔联两句写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笔里无时那解有,命中有处未应无。”诗人认为,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就一定能实现;如果放弃理想,即使偶然得到了机会,也不会长久。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也表明他决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
颈联紧承前三句,从个人角度进一步发挥议论。“传名节”是指保持个人的操行节操。“二十三年”是指朱熹自三十六岁至四十九岁,离开家乡到闽中任职,长达二十三年的时间。这期间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关心国事,深受百姓爱戴。然而,由于朝廷腐败,奸臣当道,许多正直之士纷纷被排挤、打击。面对这种黑暗现象,朱熹深感痛心,同时也激发了他继续奋斗的决心。
尾联两句写自己的处境与心情。“寄语长安朱紫客,尽心好上帝王书。”这里的“长安”指的是宋朝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朱紫客”是当时官员们的通称,他们地位显赫,有权有势。“尽心”是指竭尽自己全部的心思和力量。“上帝王书”是指给皇帝的奏章。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虽然隐居在深山里,但我依然怀着一颗报效国家的心;我要尽我的全力去替君王着想,上奏他的圣明决策。”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