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琢五七字,儿亲三百篇。
要知皆学力,未可以言传。
得处有深浅,觉来无后先。
殊途归一辙,飞跃自鱼鸢。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翁琢五七字”是说,这首诗由父亲所写。“儿亲三百篇”则是说儿子亲自读诗成诵,可见其学习之勤苦。第二句“要知皆学力”,是说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理解诗歌的真谛。第三句“未可以言传”,是说虽然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诗歌的内容,但真正领会到诗歌的精髓还是需要自己体会,不能仅仅靠口头的表达。第四句“得处有深浅”,是说领悟诗歌的深度和浅度是不同的。第五句“觉来无后先”是说,对于诗歌的理解与领悟,没有先后之分,因为每个人的理解都是独特的。第六句“殊途归一辙,飞跃自鱼鸢”,是说尽管人们理解诗歌的途径和方法各不相同,但他们最终都达到相同的结果,即诗歌的主旨——飞跃自我、超越自我。

【答案】

译文:

翁父写的五七字诗,儿子读成三百篇。

要知道这全是读书人的功夫,不能仅凭口说就能传。

领悟的地方深浅不同,醒时觉得没先后之分。

虽然途径各异却归同一辙,超越自我就像鱼鹰一样。

赏析:

此诗以父子对读五七言诗为题,实则抒发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与阅读的独特见解。首联点明题目中的“戏”,说明这首小诗是父子俩在闲暇之余互相对读而作。颔联两句紧承上联,指出了对读的目的:“皆学力”。也就是说,他们读诗的目的不在于背诵,而在于领悟诗的意境。颈联则从侧面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目的:“要知皆学力”。既然大家都是为了学习才对读的,那就应该明白,领悟诗歌的真谛并非易事。因此,尾联提出疑问:“觉来无后先。”意思是说,对于诗歌的理解和领悟,并没有先后之分。因为每个人领悟的角度和方法都不同,所以对同一首诗歌的理解也各有千秋。最后一句“殊途归一辙,飞跃自鱼鸢”,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认为虽然人们理解诗歌的途径和方法各不相同,但他们最终都达到了同一个目标,即诗歌的主旨——飞跃自我、超越自我。整首小诗以轻松幽默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与阅读的独特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