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寒谒子陵,好挹钓台清。
若遇多梅处,须宽半日程。
少年先器识,实地作功名。
太守贤明甚,当如事父兄。

【解析】

此诗首句写“冲寒”谒子陵,是诗人对子陵的仰慕之情。次句写“好挹钓台”,表明自己志趣高雅。三四句写“若遇多梅处”,是说自己要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但须宽待半日行程。五六句写“少年先器识”,是说自己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七八句写“太守贤明甚”,是说自己要学习太守,当如事父兄。整首诗歌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建树一番事业的思想,抒发了作者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答案】

注释:

①谒子陵——去拜望子陵。子陵:指严光。②好挹钓台清—喜好钓台(在会稽)的清风。③若遇多梅处—倘若遇见很多梅花的地方。④须宽半日程—需要宽待半程路的行程。⑤器识-才能和见识。⑥当如事父兄——应当像侍奉父母兄长一样行事。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送族侄入幕,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建树一番事业。

开头两句写自己到会稽山拜访子陵。会稽山在浙江绍兴一带,山上有著名的子陵亭,相传是东汉初年名士严子陵隐居读书的地方。诗人仰慕子陵的高洁人品和崇高节操,故以谒子陵来表达自己的崇敬之心。接着写自己爱好垂钓之乐,喜欢在钓台上领略大自然的清新气息。

“若遇多梅处”一句,是诗人对友人临行赠言。古人常在旅途中折梅赠人,表示友情的深厚;而“多梅”则意味着梅花盛开,象征着美好的景象。诗人说:“倘遇到许多梅花生长的地方,你不妨放慢行程。

第三四两句写自己少年时就立志要建立功勋,成就一番大的事业。“少年先器识”是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要有好的才能和见识;“实地作功名”则是说,应该脚踏实地地为国家和民族建功立业。

诗人用反诘的语气,勉励他学习太守的好品德,做贤明的父母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