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岁松阴护一亭,风来犹带读书声。
虽无芳史摹勋业,自有青山说姓名。
客抚丰碑苔剥落,春归暗径草生成。
几年访古谋清隐,好借虚檐著短檠。

【注释】:

何氏书堂:何氏家族的书堂。

千岁松阴:千年的松树,阴凉。

风来犹带:风吹过来,还带着。

读书声:指读书的声音。

芳史:美好的历史。

勋业:功勋事业。

青山:山青。

丰碑:碑上刻着丰功伟绩的人的名字。

春归暗径草生成:春天来临了,小径上的草丛都长了出来。

几年访古谋清隐:几年来,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隐居的地方。

清隐:隐居。

虚檐:简陋的屋檐。

短檠:指书桌。

【译文】:

千年的松树阴下,有一个亭子,风吹过去还带着读书声。

虽然没有美好的历史去摹拟(描绘)功勋事业,但青山自有它的方式来讲述姓名。

客人抚摩丰碑,苔藓已经剥落,春天来临,小径上的草丛都长了出来。

几年来,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隐居的地方,好在这里有一间简陋的屋子,可以让我借以栖身。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退居山林之后,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何氏书堂”四句写书堂的环境,诗人用浓重的笔墨描写了书堂周围的环境以及读书声、松荫等自然物象,营造了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书堂之中,感受到了书堂的宁静与美丽。

第三四句“虽无芳史”二句,诗人笔锋一转,由环境描写转入内心情感的抒发。他并未因书堂周围环境的优美而沾沾自喜,反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寥。尽管他身边有着千年松树,有着美丽的景色,但他却感到自己的内心空虚,没有目标和追求。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也体现了他的高洁品质和独立精神。

最后两句“几年访古”二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追求。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隐居的地方,过上清静、自由的生活。这里,他选择了书堂作为隐居之地,可能是因为他看到了书堂的宁静与美丽,也可能因为他认为这里能够让他远离世俗纷扰,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描绘书堂周围的环境和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现了他对于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简练,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