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传国子先生印,远访松陵隐士庐。
二十四篇风月句,几千万卷圣贤书。
地偏自觉因人重,日涉从教与世疏。
已戒园丁多种菊,重来对菊脍鲈鱼。

谢韩菊山道院诗

注释与赏析:

  1. 正传国子先生印,远访松陵隐士庐。
  • 解释:“国子”,即国学,古代的最高教育机构。“松陵”,指地名,这里指的是隐士的居所所在地。诗句描述诗人为了拜访一位隐居的学者而特意携带国子先生的印章,表明了对这位学者学问和品德的尊崇。
  1. 二十四篇风月句,几千万卷圣贤书。
  •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书籍数量的巨大感慨。诗人提到自己有二十四篇文章,每篇文章都包含对自然和人情的理解,这些文章汇集起来就是一部浩瀚的《风月集》。这里的“圣贤书”可能指的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如《诗经》、《尚书》等。
  1. 地偏自觉因人重,日涉从教与世疏。
  • 解释:诗人意识到自己居住的地方偏僻,所以更加珍惜那些重视文化的人来访。通过这种方式,诗人不仅教授知识,还保持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态度。
  1. 已戒园丁多种菊,重来对菊脍鲈鱼。
  • 解释:诗人告诫园丁不要种植太多菊花,因为他知道在不久的将来他会再次来到这里,那时他将享用新鲜的鲈鱼和美味的菊花。这反映了诗人对再次访问的期待和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愿景。

译文:

  1. 正当我拿着国子先生颁发的印章,我长途跋涉去拜访松陵隐士的家。

  2. 我收集了二十四篇描绘四季变换的优美诗句,还有数不清的圣贤之书。

  3. 我的居所虽然偏僻,但因为我受到了重视的文化人士的关注而显得重要。

  4. 我常常在教书之余远离尘嚣,过着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5. 我已经告诫园丁们不要过多种植菊花,因为我很快会再来品尝鲜嫩的鲈鱼和美丽的菊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尊重、对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再次与志同道合者相聚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