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得中吴第一清,莼鲈里社可鸥盟。
七层灯火重湖影,千尺阑干两市声。
欸乃歌分长短律,往来帆带古今情。
三高岂是无名利,只与时人有重轻。

松江(今属上海)

松江,位于上海市西部,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诗词作品之一。此诗描绘了松江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审美体验。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1. 占得中吴第一清
  • 中吴第一清:指的是松江地区水质清澈,位于江南水乡的首位。这里的“中吴”指的是吴郡,即现在的苏州和无锡一带,而“第一清”则强调了松江水质的独特性和珍贵性。
  • 占得中吴:意味着松江在众多的江南水乡地区中脱颖而出,具有无可比拟的清洁度。
  1. 莼鲈里社可鸥盟
  • 莼鲈里社:莼菜和鲈鱼是江南地区的特产,象征着家乡的味道和文化。这里用“里社”来表示一种社群或社区的感觉,与“莼鲈”结合,传达出一种对家乡深厚情感的体现。
  • 鸥盟:指与鸥鸟建立的友谊或伙伴关系,常用来比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在这里,它表达了诗人对松江自然环境的赞美,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1. 七层灯火重湖影
  • 七层灯火:形容夜晚时松江的繁华景象,灯火通明,如同七层的楼阁。这里的“灯火”不仅指照明设施,也暗喻了城市的繁荣和活力。
  • 重湖影:指灯光倒映在湖水中,形成了美丽的光影效果。这里的“重”字形象地描述了灯光与水的互动,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1. 千尺阑干两市声
  • 千尺阑干:形容栏杆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这里的“千尺”并非字面上的数值,而是通过夸张的手法来表达栏杆的高度,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 两市声:指松江地区繁忙的商业活动,特别是市场上的喧嚣声。这里的“市声”不仅代表了商业活动的活跃,也反映了当地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1. 欸乃歌分长短律
  • 欸乃歌: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曲,通常用于歌唱渔歌、渔夫的劳动生活等。这里的“欸乃歌”可能是指当地的渔歌文化,或者是诗人对这种音乐形式的赞美。
  • 分长短律:指各种长短不一的旋律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音乐效果。这里的“长短律”既形容了音乐的多样性,也暗示了松江地区文化的丰富多样。
  1. 往来帆带古今情
  • 往来帆:指来往各地的船只,它们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这里的“帆”不仅指船帆本身,还象征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联系。
  • 古今情:指从古至今的情感纽带和历史传承。这里的“古今情”不仅强调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也体现了松江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1. 三高岂是无名利
  • 三高:这里可能指的是松江地区的三个特点,如地理位置、经济条件或文化氛围等。这里的“三高”并非字面上的高,而是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这些特点的重要性。
  • 无名利:意指松江虽然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条件,但并不过分追求名利,而是更加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内心的宁静。这里的“无名利”反映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反思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1. 只与时人有重轻
  • 时人:指当代的人们或社会群体。这里的“时人”可能指的是松江地区的居民或游客,他们对于松江的看法和评价会影响诗人的创作和感受。
  • 有重轻:指对松江的评价和看法存在差异,有的认为重要而有价值,有的则认为无关紧要或过于复杂。这里的“有重轻”反映了人们对松江的评价和认知可能存在分歧。

王安石的《松江》不仅是一首表达对故乡自然美景赞美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松江景色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自己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