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阅飞龙后,家声入馆前。
身饶太常第,客欠广文毡。
流落无先誉,遭逢有宿缘。
炎洲路多少,谩数去鸿边。
【注释】:
送张知录:为即将离开的朋友饯行。
阀阅飞龙后,家声入馆前:意即门第高贵,名望显赫。
身饶太常第,客欠广文毡:意即你身为官宦人家的子弟,我则是一个穷书生。
流落无先誉,遭逢有宿缘:意即自己一生潦倒,没有先人的名声;但能遇到你这个朋友,也算是一种缘分吧。
炎洲路多少,谩数去鸿边:意即你即将远赴炎州(今广东一带),路途遥远,不知要经过多少地方,不如我们就此作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张知录告别时赠诗之作。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抒发了自身仕途不顺的感慨,堪称佳作。
首联“阀阅飞龙后,家声入馆前”,意即门第高贵,名望显赫。这两句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诗人与友人的社会地位。诗人出身于一个显赫的门第,而张知录则是一介书生,两人的身份悬殊。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之间的友谊,反而成为了他们之间交流的话题。
颔联“身饶太常第,客欠广文毡”,意即你身为官宦人家的子弟,我则是一个穷书生。这里的“太常”和“广文”都是古代官职的名称,分别指的是太常寺卿和国子监祭酒。这两个词用来形容两位朋友的身份,既突出了他们的不同之处,又强调了他们的共同点,即他们都出身于官宦之家。这两句诗不仅揭示了两位朋友之间的身份差异,也暗示了他们在交往过程中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关系。
颈联“流落无先誉,遭逢有宿缘”,意即自己一生潦倒,没有先人的名声;但能遇到你这个朋友,也算是一种缘分吧。这里的“先誉”和“宿缘”都是佛教术语,前者指的是前世的善因,后者则是指今生的机缘。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叹以及对张知录的感激之情。诗人虽然出身贫寒,没有太多的名声,但他却遇到了这样一个知己好友。这种难得的缘分让诗人倍感珍惜,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前行的决心。
尾联“炎洲路多少,谩数去鸿边”,意即你即将远赴炎州(今广东一带),路途遥远,不知要经过多少地方,不如我们就此作别。这里的“炎洲”指的是广东一带的热带地区,因为那里气候炎热而得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已经踏上了前往炎州的旅程,而我也要回到家乡了。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去雁”这一意象,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离别之情。他希望在分别之际能够好好地聊上几句,共叙离愁别绪。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抒发了自己官场不顺的感慨。同时,诗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意味,值得读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