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来十月黄尘满,霰点霜花总未堪。
恰是使君诚意足,带将腊雪赴荆南。
【注释】
题阎才元喜雪堂三首:题,写。阎才元喜雪堂,在今河南洛阳市南。黄尘,指战乱之尘埃。霰点霜花总未堪,指雪花落在尘土上,不能承受其重。使君,指州郡长官。荆南,今湖北江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乾元初年(758)到河南任官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中原一带又遭吐蕃、回纥侵扰,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诗人以雪来比喻战争的残酷。
首句“东来十月黄尘满”,描绘了战乱后的萧条景象。“黄尘”一词,既写出了战乱带来的灾难,又暗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次句“霰点霜花总未堪”,则进一步描绘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这里的“霰”指的是雪花,“霜花”指的是霜冻后出现的白色花朵。诗人用“未堪”来形容这些雪花和霜花,意味着它们无法抵挡住战争带来的创伤。
第三句“恰是使君诚意足”中,“使君”一词在这里指的是州郡长官,即诗人自己。诗人认为州郡长官的诚意足以化解战乱带来的创伤。这里的“诚意”二字,既是对州郡长官的一种赞誉,也是对自己政治主张的一种表达。他认为,只有通过真诚的诚意,才能化解战乱带来的创伤,让人民恢复安宁的生活。
末句“带将腊雪赴荆南”,则是诗人对诗题的具体解释。这里的“腊雪”指的是冬天的雪,而“荆南”则是指当时的荆州一带。诗人用“带将腊雪赴荆南”来形容自己带着真诚的诚意去安抚战乱中的人民,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作品。诗人以雪来比喻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与忧虑。同时,他也用自己的诚意去感化战乱中的民众,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恢复安宁的生活。这种爱国情怀和对人民的关怀,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