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窑沟。
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
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雨。
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注释】

仙门:地名。瓦窑沟:地名。湘客:指屈原。西城:指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南楼:楚灵王在城楼上观赏风景的地方。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雨:都是用典。“旗翻”指旗帜随风翻卷,“棹涩”是指船桨因水势受阻而难以前进。骚音:指楚国的诗歌。绛纱:古代的一种丝织品,这里用来代指女子的发饰。

【译文】

仙人门前的各条河水汇流到瓦窑沟,那里有屈原吊死的湘江。

城中西南角有两座高楼,楚灵王曾在此欣赏风光。

风吹动旗帜如同稻田里翻起的波浪,船桨被梅子的雨水打湿而难以划行。

巡逻的士兵没有听到楚国的诗歌,他们只听到妇女头上的绛纱发出的声音。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借端午日游历古迹来抒发对楚国灭亡的感慨。首四句描写了端午节时,人们在仙门诸水汇流处游玩的情景,其中“湘客”,即指爱国诗人屈原。后四句则以写景为主,点出了楚灵王的荒淫和郢都城楼的繁华,最后两句通过描写端午之夜,表现了作者对楚国的兴亡之叹。全诗意境雄浑悲壮,风格苍劲有力,是一首咏史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