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氓吾所矜,可忍浚膏血。
每事既厥心,其敢惮烦屑。
旱魃偶挻灾,慨念肠欲热。
笺天走群望,精神重澡雪。
一雨斗清凉,炎歊随荡灭。
多稼复如云,指日看秀结。
感通翻覆手,田里洗愁绝。
祷禜荷同寅,肝胆无楚越。

【注释】

次韵王令君祷雨用杜草堂韵:王令君指王安石的好友王令,字逢原,号静翁,世称王荆公。王安石因变法遭到保守派攻击,他多次上书为王安石辩护,因此与王令关系密切。王令在《次韵王令君祷雨》中有“旱魃偶挻灾,慨念肠欲热。”句,故王安石写这首诗以答谢王令的援助。

疲氓吾所矜,可忍浚膏血。

疲民是我怜恤的对象,怎忍心使他们受剥削呢!

每事既厥心,其敢惮烦屑。

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情,我哪管它是否麻烦呢!

旱魃偶挻灾,慨念肠欲热。

旱天出现了旱灾,我心里很着急。

笺天走群望,精神重澡雪。

派人向天祈求降雨,希望精神得到洗涤净化。

一雨斗清凉,炎歊随荡灭。

一场大雨下来,暑气全消除了。

多稼复如云,指日看秀结。

庄稼长势好得就像云一样,盼望早日有好收成。

感通翻覆手,田里洗愁绝。

感激上天反复无常的恩泽,让百姓摆脱忧愁。

祷禜荷同寅,肝胆无楚越。

祈祷时像兄弟一样同心协力,我们的感情像肝胆一样亲密无间。

【赏析】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推行的新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豪强地主的利益,却使广大贫苦农民深受其害,而他本人也因变法受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本诗即作于他遭受保守派的攻击之际。当时正发生大旱之灾,作者便写下此词,以答谢王令对他的支持。

第一、二句“疲氓吾所矜,可忍浚膏血”,是说,我可怜那些劳苦的民众,怎能忍心让他们受剥削啊?诗人以“疲氓”来概括广大农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之心。“浚膏血”三字形象地说明了农民受剥削之深重。这里,“浚”是挖掘的意思,“膏血”指人民的血汗钱,即税赋。“可忍”是说不忍,“浚膏血”则说明这种剥削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一句中,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行径,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第三、四句“每事既厥心,其敢惮烦屑”是说,只要能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我哪里还顾得上麻烦不麻烦呢!这里所说的“厥心”,是指用心去体察民意。诗人把“每事”和“厥心”结合起来,突出强调了“厥心”的重要地位,并表明了自己决心要为人民办实事的决心。这四句是说给王令听的,表达了诗人关心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第五、六句“旱魃偶挻灾,慨念肠欲热”中的“旱魃”是指旱天的怪物,这里用来比喻严重的自然灾害。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旱天拟人化,写出了当时干旱情况的严重性。“慨念肠欲热”是说心里非常着急,热得像火烧一样。这两句是说,旱天出现灾害,他心里焦急万分。

第七、八句“笺天走群望,精神重澡雪”,是说,派人向天祈求降雨,希望精神得到洗涤净化。诗人在此处使用了“笺天”这个典故。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庙社,皆为题以‘祠’者。……自雍容至到五十里,亭障重起矣。……始皇遂从所而避外宿寿陵……”可见“笺天”是向天上的人请求降雨的意思。这里的“精神重澡雪”则是说,精神得到了净化。这两句是说,派人向天祈祷求雨,希望精神得到净化。

第九、十句“一雨斗清凉,炎歊随荡灭”。是说,一场大雨下来,暑气全消除了。这两句是说,一场大雨下来,暑气都消解了。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久旱之后突然下了一场大雨带来的凉爽感觉。“炎歊”三字写出了炎热天气的恶劣程度,而“随荡灭”则是说炎热的暑气随着大雨的到来而消失无踪。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把雨比作能荡灭炎热的东西,更突出了雨水的巨大威力。

第十一、十二句“多稼复如云,指日看秀结”,是说,庄稼长势好得就像云一样,盼望早日有好收成。这是说,经过这场大雨的滋润后,庄稼长得又肥又壮,丰收在望了。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丰收的庄稼形容得犹如云朵一般,生动地描绘出了农民们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第十三、十四句“感通翻覆手,田里洗愁绝”是说,感激上天反复无常的恩泽,让百姓摆脱忧愁。这两句是说,感激上天反复无常的恩典,让老百姓从愁闷中解脱出来。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感通”人格化了,表现出了作者对农民深厚的感情。

本词是一首充满真情实感的咏雨之作。诗人在面对大旱之灾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最终得到了王令的帮助。在得到帮助之后,诗人深感欣慰,于是写下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全词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