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竹功何取,为筒妙可谈。
长犹不盈尺,青若出于蓝。
浮薄瓤皆去,嵚崟节独堪。
谁言但空洞,自是贵包含。
虚受殊招损,多藏不类贪。
巾箱经谩五,谤牍箧空三。
泪有湘妃洒,书疑禹穴探。
质曾冒霜雪,价本擅东南。
陨箨遗轻粉,移根破冻岚。
龙音终不死,凤实尚馀甘。
仆陋我为贵,雕锼彼合惭。
居常置几桉,出或系騑骖。
唱和友朋倦,提携童仆谙。
纯姿斥丹漆,美干敌楩楠。
其直如周道,虚心学老聃。
吾徒正得用,诗笔战方酣。
【注释】
竹书筒:用竹筒做的笔筒。截竹功何取,为筒妙可谈。
“截竹”即削竹,这里指制作竹筒。何取,何处可取,何处值得。妙可谈,妙处值得谈论。
长犹不盈尺,青若出于蓝。
“长”即长度,这里指筒的长度。犹,还。不盈尺,不满一尺。青若,像青色的一样。出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浮薄瓤皆去,嵚崟节独堪。
“浮薄”指轻薄之物,这里指竹皮。瓤,外层。嵚崟,高耸。节,竹节。独堪,独自能够胜任。
谁言但空洞,自是贵包含。
谁言,谁说。但空洞,只是空虚。自是,自然就是。贵包含,重视包含。
虚受殊招损,多藏不类贪。
虚受,空受。殊招损,特别招致损害。多藏,多藏匿。不类贪,不像贪婪的人。
巾箱经谩五,谤牍箧空三。
巾箱,古代官员的一种头巾。经,经书。谩,欺骗。谤牍,诽谤书。箧,小箱子。三,三件。
泪有湘妃洒,书疑禹穴探。
湘妃泪,传说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在湖南洞庭湖哭泣,泪水染红了斑竹,后人用斑竹做笛子。禹穴,大禹治水的地方。探,挖掘。
质曾冒霜雪,价本擅东南。
质,质地。曾,曾经。冒霜雪,冒着寒冷的风雪。擅,擅长,这里指擅长竹子。东南,指江浙一带。因为那里的竹子生长得最好。
陨箨遗轻粉,移根破冻岚。
陨箨,落箨。遗轻粉,留下薄薄的白粉。移根,移植根部。破冻岚,冲破寒冬的雾气。
龙音终不死,凤实尚馀甘。
龙音,指龙形。凤实,指凤凰的形状。余,还有。
仆陋我为贵,雕锼彼合惭。
仆,自称。陋,认为……不好。雕,雕刻。剟,刮削。镂,镂刻。彼,指别人(指他人)。合,合在一起。惭,羞愧。
居常置几桉,出或系騑骖。
居常,平时。置几桉,放笔筒。几桉,笔筒。騑骖,马笼头。
唱和友朋倦,提携童仆谙。
唱和,互相唱和。友朋,朋友。提携,搀扶着。童仆,仆人。
纯姿斥丹漆,美干敌楩楠。
纯姿,纯朴的姿态。丹漆,红漆。纯姿斥丹漆,说纯朴的姿态胜过了红色的油漆。美干,美好的树干。敌楩楠,胜过楩木与楠木。楩楠,楩木与楠木,都是珍贵的木材。
其直如周道,虚心学老聃。
周道,道家之道。虚心学老聃,虚心向老子学习。
吾徒正得用,诗笔战方酣。
吾徒,我们这些读书人。正得用,正好使用。诗笔战方酣,战斗的诗歌正酣畅地挥洒着。
【赏析】
本篇咏竹,从竹筒的加工到竹材的利用,都有所表现。
前八句写竹筒之制,突出了竹筒的巧妙与实用:截竹成筒,既需技巧,又须匠心;筒虽不足寸许,但青翠挺拔;竹皮虽薄如纸,然能抵御寒霜;竹节虽然孤高,却能承受重负;竹身虽无华饰,却有天然的美质;竹筒虽易受毁伤,但能保存其价值;竹简虽易遭丢弃,却能传诵千古。这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才思敏捷与对事物的精细观察力。
后八句则写竹筒的用途:它可以用来贮书,以供人们阅读;它可以用来装酒,以助人们消愁解忧;它还可以用作马勒,使骏马更加矫健有力;它还可以成为乐器,奏出美妙的音乐;它更可以作为文房四宝之一,书写诗文书画;它还能成为人们的装饰品,点缀生活之美。这一连串的描写,既赞美了竹子的实用价值,又歌颂了文人学士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情趣。
此诗语言质朴通俗,却富有情韵与意境。全诗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写成,结构严谨匀称,音韵和谐悦耳;全诗内容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