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露侵人曷往哉,白云飞处棹徘徊。
平时识面尽经过,莫为茅檐偏不来。
【诗句释义】
有客来从阳羡闻元绩离家已月馀由昆山过临安桐庐计今合归矣元绩当不惜迂路一访仆于苕霅间也戏为一绝招之元绩纯孝人每在道念亲殊切
注释:有客人从阳羡(指浙江长兴县)来到,听说元绩离开家已经有一个月了,他由昆山经过临安、桐庐,现在要回家了,元绩一定不会吝惜绕道去拜访我,我在苕溪、霅溪边等你。
风露侵人曷往哉,白云飞处棹徘徊。
注释:风吹雨打,寒意袭人,怎能不让人思念呢?白云飘飞的地方,船儿在那里徘徊。
平时识面尽经过,莫为茅檐偏不来。
注释:我们平常在一起见过面,都走过许多地方,为什么这次偏偏不来呢?不要因为我家门前那棵茅草屋檐而不肯过来。
【译文】
有客人从阳羡来到,听说你离开家已经一个月了,由昆山经过临安、桐庐,现在要回家了,你一定会不吝惜绕道去拜访我的,我在苕霅间等你们。风吹雨打,寒意袭人,怎能不让人思念呢?白云飘飞的地方,船儿在那里徘徊。我们平常在一起见过面,都走过许多地方,为什么这次偏偏不来呢?不要因为我家门前那棵茅草屋檐而不肯过来。
【赏析】
此诗作于乾道五年(1169年)春。当时诗人正在湖州(今属浙江),有客自阳羡来访,得知友人元绩离家已月余,便特地从昆山经临安、桐庐到湖州看望。诗人写这首诗以慰其远来之劳。
“风露侵人曷往哉”,起句即写景,点明时间,渲染氛围。诗人站在湖岸边,凝望着茫茫的秋空,只见秋风萧瑟,白露沾衣,不禁感慨地说:“这天气使人感到寒冷啊!”这一句是全诗的总领。
“白云飞处棹徘徊”,诗人接着描绘出一幅清幽淡雅的画面:碧空如洗,白云悠悠,轻舟荡漾。诗人伫立船头,凝视远方。这两句既写景又抒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平时识面尽经过,莫为茅檐偏不来。”诗人用一个反问句表达自己的感情,意思是说我们曾经一起度过那么多美好时光,难道今天还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不来看望我吗?这里既有对过去友谊的肯定,也有对今天友情的珍视和期待。
“莫为茅檐偏不来”一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典故——王羲之曾因爱鹅而不肯登门拜访陶公。这一典故使诗歌显得更加高雅脱俗。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尊重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