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青城有老吴,话头入耳十年馀。
偶同婺女无忧客,来到天台撞见渠。
身上衣衫惟布素,口中谈吐尽丹书。
想君已是千馀岁,谁道神仙世上无。
【注释】
- 赠:赠送。
- 吴:指春秋时期的吴国,这里泛指江南一带。草裘:用草皮制成的衣服。
- 青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相传晋朝王羲之曾在山上读书。
- 话头入耳十年馀:指从听到吴地老人的话后,一直记在心里,十多年了还记忆犹新。
- 婺女无忧客:传说中住在婺女星座下的人,生活无忧无虑。
- 撞见渠:偶然相遇的意思。
- 布素:麻布,古代平民百姓穿的衣服。
- 丹书:红色的书籍,指道教经典。
- 想君已是千馀岁:意思是你活了一千多岁了。
- 谁道神仙世上无:谁说世上就没有神仙。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历青城山时,偶遇一老翁所赠,表达了对老翁的敬佩之情。
首句写老翁的年岁。“闻道”二句,点明赠诗原因。青城山,为道教名山之一,相传晋代王羲之曾在此读书,因此有“青城”之称。诗人听说青城山下有个名叫吴的老翁,已经活了一千多岁,十分敬佩。于是,他决定去拜访这位老翁。第二句说:“话头入耳十年余”。这是指自从听到吴老翁的话后,一直在脑海中回荡,整整十年有余。
第三句,写诗人和吴老翁的见面。“偶同”,即偶然遇到,“婺女无忧客”指居住在婺女星座下的人,他们生活无忧无虑,所以称“无忧客”。“来到天台”,是说来到了吴老翁居住的地方。“撞见渠”,即偶然相遇的意思。
第四句,写吴老翁穿着朴素,谈吐高雅。“身上衣衫惟布素”,说明吴老翁衣着简陋,只有布衣而已。“口中谈论尽丹书”,表明他的学识渊博,满口都是道家经典。
最后两句,是对吴老翁的赞美。“想君已是千馀岁”,意思是你已经活了一千多岁了。“谁道神仙世上无”,这是说,谁说世上没有神仙?
这首诗语言平实自然,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诗人通过对吴老翁外貌和气质的描写,以及与他交谈的描写,塑造了一位知识渊博、生活简朴、性情高洁的智者形象。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他对老翁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