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移花影来窗外,风引松声到枕边。
长剑舞馀烹茗试,新诗吟就抱琴眠。
酒醅初泼青螺髓,香篆常烧紫马鞭。
九曲溪头冲佑观,清虚堂里有神仙。
【注释】
- 题清虚堂:在清虚堂上题诗。清虚堂,即清虚观,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剑门关下,为道教的一座道观,建于唐代,后毁。
- 月移花影来窗外:月亮移动,月光映入窗中。
- 风引松声到枕边:风拂松木林立于窗前,松树的声音飘入枕边。
- 长剑舞馀烹茗试:手中的长剑舞动之后,用来煮茶品尝。
- 新诗吟就抱琴眠:新的诗歌写成之后,抱着琴躺进梦中。
- 酒醅初泼青螺髓:初次酿造的酒浆泼出,犹如青螺的骨髓。
- 香篆常烧紫马鞭:常常烧香,香烟缭绕如同紫色的马鞭。
- 九曲溪头冲佑观:九曲溪的尽头就是冲佑观。
- 清虚堂里有神仙:清虚堂里住着神仙。
【赏析】
这是一首咏清虚观的诗。诗中描绘了清虚观周围的自然景色和道教文化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文化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首句“月移花影来窗外”,描写了夜晚月光下的美景。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室内,使得窗外的花影也显得更加美丽。这里的“花影”是指月光照射在花朵上的倒影,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的美景。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接下来“风引松声到枕边”,描述了清风拂过松林,松涛声传遍整个房间的情景。这里的“风引”是指风吹过松林时发出的声响,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同时,这句诗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亲近和感受。
第三句“长剑舞馀烹茗试”,描绘了手握长剑,舞动之后的闲暇时光。长剑舞动之余,诗人开始煮茶品尝。这里的“长剑”指的是一把锋利的长剑,象征着诗人的英勇、豪迈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而“烹茗试”则表示诗人在空闲之余享受生活的乐趣,品茶品味生活的滋味。
第四句“新诗吟就抱琴眠”,描述了诗人创作出新的诗歌后,抱着琴躺下休息的情景。这里的“新诗”指的是诗人创作的诗歌作品,而“吟就抱琴眠”则表现了诗人沉浸在诗歌创作中的喜悦和满足感。同时,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第五句“酒醅初泼青螺髓”,描述了初次酿造的酒浆泼出,犹如青螺的骨髓。这里的“酒醅”指的是初次酿造的酒浆,而“青螺髓”则形象地描绘了酒浆的颜色和质地。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美食的钟爱,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六句“香篆常烧紫马鞭”,描绘了常烧的香烟缭绕如同紫色的马鞭。这里的“香篆”指的是点燃的香烟,而“紫马鞭”则是形象地描绘了香烟缭绕的样子。这句诗既表现了道士修炼的虔诚和执着,也反映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和追求。
第七句“九曲溪头冲佑观,清虚堂内有神仙”,描述了九曲溪头冲佑观的景象和清虚堂内居住着神仙的情景。这里的“九曲溪”指的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而“冲佑观”则是一座供奉神明的道观。而“清虚堂内”则指代清虚观内的殿堂,而“有神仙”则表示清虚堂内居住着一位仙道之士。这句诗既表现了道教文化的神秘和超凡脱俗,也反映了作者对道家文化的向往和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清虚观内外景象的描述和刻画,表达了作者对道家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