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去台空事尚存,晨钟暮鼓换垆薰。
鱼龙吞吐四海水,鸾鹤歌啸三天云。
花觉月寒春又老,沙知潮落夜将分。
紫霞真人去路杳,步虚一声闻不闻。

凤凰台,历史沧桑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诗中通过凤凰台这一古迹,引发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昔辉煌的追忆。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诗句解读
  • “凤去台空事尚存”,凤凰虽已离去,但古台依旧,留下了历史的余晖。
  • “晨钟暮鼓换垆薰”,描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旧时生活的节奏依然回响在耳边。
  • “鱼龙吞吐四海水”,象征着国家大河的波涛汹涌,反映了古代中国水系的广阔和丰富。
  • “鸾鹤歌啸三天云”,比喻文人雅士的高洁品格,如同九天之上的仙鹤一般自由自在。
  • “花觉月寒春又老”,表达了春天即将过去,自然界的变化带来的季节感和时间感。
  • “沙知潮落夜将分”,通过沙子感知潮水的涨落,暗喻人们能从自然现象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1. 译文解析
  • 凤凰台虽无昔日之繁华,但仍是历史见证。
  • 晨钟暮鼓,岁月更迭,不变的是人们对生活的坚守。
  • 鱼龙翻腾,象征国家的繁荣与动荡。
  • 高飞的鸟儿和悠扬的歌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
  • 春去秋来,自然界的季节变换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 夜晚的沙滩,感受着潮水的涨落,仿佛能听到时间的脚步声。
  1. 注释详解
  • 凤凰台: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相传南朝刘宋元嘉间有异鸟集于山,被看做凤凰,遂筑此台。后因凤凰传说改名为凤凰台。
  • 晨钟暮鼓:指寺庙或道观中早晚报时的钟声和鼓声。这里用以形容时间的流逝,以及人们在忙碌生活中感受到的时间流转。
  • 鱼龙吞吐:比喻河水的流动,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巨大力量和广阔范围。
  • 鸾鹤歌啸:鸾鹤是神话中的神鸟,歌啸则意味着它们的歌声悠扬,常用来形容文人墨客的高雅情趣。
  • 花觉月寒:以花为媒,感受月光的寒冷,寓意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追求。
  • 沙知潮落:通过沙子感知潮水的涨落,体现了大自然的细微变化和人的感知能力。
  1. 赏析
  •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折射出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精神世界。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审美情趣和对生命无常的哲思。
  • 诗中的“凤去台空”不仅是一种物理空间的转变,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象征,暗示了尽管形式可能改变,但某些精神内核和文化遗产得以延续。
  •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时间和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世间短暂和美丽的深刻认识。

《登金陵凤凰台》不仅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歌,更是一次对自然和人类历史的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以及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