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和我到天台,眼入青山意豁开。
到彼山中结茅屋,空馀千古夜猿哀。

【注释】

华阳:指四川,因汉严君平隐居于此而名。天台:山名,又名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

眼入青山意豁开:眼睛看到青山,心胸顿时开朗。

空馀千古夜猿哀:只剩下千古的夜猿哀鸣。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作者与友人相送,至天台山分手,临行之际,赋《华阳吟》赠别。全诗写离别之情,但并不直接点出,而是以景衬情,借景抒情。首联“白云和我到天台,眼入青山意豁开”,起句写自己与友人同去天台山,白云与我同行。诗人说,一见到青翠的青山,心中顿觉开朗。“眼入”二字用得极妙,写出了诗人目接青山的愉悦感觉。

颔联“到彼山中结茅屋,空馀千古夜猿哀”。“彼”,指天台山。诗人说,到了那里后,便在那高山之中筑茅屋,那山中的夜猿,将永世悲鸣!“空余”二字写出了自己对朋友深深的牵挂之情,同时表现了友情的深厚。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典故,那就是“夜猿”这个典故。据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晋太康二年(281年),吴王孙皓遣尚书仆射李定、中书丞华覈等往吴郡,观会稽王司马文王墓。至破冢,见石柱刻‘大晋太康二年,吴命李定等来观’。定还,谓吴王曰:‘此是鬼语也。’”从此典故可以看出,诗人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表达自己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尾联“空馀千古夜猿哀”,意思是说,现在你去了远方,我只有独自面对这千古的夜猿,为你长叹!“空馀”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又表现了他对自己和对方都十分珍视友谊的情感。诗人在这里运用一个反问句式,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