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身世已盟鸥,便好乘云御气休。
何足风波吾一点,盍思舟楫彼迷流。
从教水击三千里,别是烟飘十二楼。
松以碧涛成夜吼,山为翠浪接空浮。
初非孔圣乘桴志,薄类梁僧渡苇谋。
庐阜插篙空木末,武夷停棹尚岩头。
争如太乙真人叶,往荡须弥绝顶秋。
昔者天孙失机石,我疑博望乃牵牛。
却无沧海桑田事,底用浮家泛宅愁。
个里且吹无孔笛,向人只下直针钩。
而今性水涵孤月,休遣禅河起一沤。
逝者如斯曾不返,凭谁为我问阳侯。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其的逐句解释:

  1. 道人身世已盟鸥 - 这里的“道人”可能指的是一个修行者或者僧人,而“身世”是指他的生活和命运。“盟鸥”是一种比喻,意味着他的一生已经像鸥鸟一样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的束缚。
  2. 便好乘云御气休 - “便好”表示愿意,“乘云御气”是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意指通过修炼达到与云、气合一的境界,这里暗示修行者追求超脱尘世的境界。
  3. 何足风波吾一点 - “风波”指世间的纷扰和变化,“吾一点”表示自己的内心坚定,不随波逐流。
  4. 盍思舟楫彼迷流 - “盍”是何不的意思,“思”是思考,“舟楫”是古代用来渡河的工具,“彼迷流”指其他事物或人的迷茫和困惑。
  5. 从教水击三千里 - “从教”是任由的意思,“水击三千里”形容水流之急,力量之大。
  6. 别是烟飘十二楼 - “别是”表示与众不同,“烟飘十二楼”形容烟雾缥缈,如在十二层楼之上。
  7. 松以碧涛成夜吼 - “松以碧涛成夜吼”形容松树在风雨中的咆哮声,形象地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景象。
  8. 山为翠浪接空浮 - “山为翠浪接空浮”形容山峰连绵起伏,如同绿色的波浪在天空中漂浮。
  9. 初非孔圣乘桴志 - “初非”表示不是,“孔圣”指孔子,“乘桴志”是指孔子的志向——乘桴渡过河流。
  10. 薄类梁僧渡苇谋 - “薄类”意思是接近,“梁僧”指梁武帝的僧人,“渡苇谋”是指梁武帝时期的僧侣们为了求法而渡江的故事。
  11. 庐阜插篙空木末 - “庐阜”即庐山,“插篙”指插下篙子,“木末”指梢头。
  12. 武夷停棹尚岩头 - “武夷”即武夷山,“停棹”指停下船桨,“尚岩头”指在岩石上停留。
  13. 争如太乙真人叶 - “争如”表示不如,“太乙真人”指道教中的太乙真人,“叶”字在此有借代的意思。
  14. 往荡须弥绝顶秋 - “须弥”指佛教中的世界,“绝顶”指山顶,“荡”是征服的意思。
  15. 昔者天孙失机石 - “昔者”指过去,“天孙”指神话中的织女星,“失机石”可能是指一种失落的机会或机遇。
  16. 我疑博望乃牵牛 - “我疑”表示怀疑,“博望”指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李广,“牵牛”可能是指星座中的牵牛星。
  17. 却无沧海桑田事 - “却无”表示没有,“沧海桑田”形容世事沧桑变化。
  18. 底用浮家泛宅愁 - “底用”表示何必,“浮家泛宅”意为漂泊不定的生活,“愁”指忧愁。
  19. 个里且吹无孔笛 - “个里”指这里,“无孔笛”表示没有任何可以吹响的乐器。
  20. 向人只下直针钩 - “向人”指对着别人,“直针钩”可能是一种比喻,形容直截了当的态度。
  21. 而今性水涵孤月 - “而今”表示现在,“性水”指水性,“孤月”指独自明亮的月亮。
  22. 休遣禅河起一沤 - “休遣”表示不要,“禅河”指佛教中的净瓶,“起一沤”指引发波澜。
  23. 逝者如斯曾不返 - “逝者”指流逝的时间,“如斯”表示如此,“曾不返”表示不会返回。
  24. 凭谁为我问阳侯 - “凭谁”表示依靠谁,“阳侯”指大禹的治水功绩,“问阳侯”可能是询问大禹的故事。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修行、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理想。通过对自然界的描述和对古代人物事迹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道家哲学和道教修炼的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