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朵奇峰如削玉,一溪秋水生寒绿。
幸有白云深处茅,更兼明月坛前竹。
诛茅伐竹结蘧庐,现成山水可樵渔。
随缘随分山中住,收拾摩尼如意珠。
草庐道人贫彻骨,一庐潇洒空无物。
身中有宝不求人,价大难酬不拈出。
朝朝暮暮了身心,山自开花鸟自吟。
未见桑田成海水,夕阳几度锁平林。
住此草庐无别术,终日凝神惟兀兀。
不是十洲三岛仙,亦非阆苑蓬莱客。
是个逍遥无事人,庐中涵蓄一壶春。
窗前明月千年影,枕上清风万劫声。
庐内主人那个是,古今占断清闲地。
忽然洗面摸得鼻,不饮不食亦不寐。
庐空人去烟蒙蒙,白鹤呼云满碧空。
一瞻元始天尊面,处处为庐处处同。
有个草庐小复小,此是虚空那一窍。
顶头不挂一茎茅,万象森罗为拱斗。
劫火洞然毫末尽,此庐不坏人如旧。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隐居生活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水、白云、明月、竹林等自然元素与茅屋、竹庐等隐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展现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

诗句释义及译文:

  • 数朵奇峰如削玉,一溪秋水生寒绿。(形容山峰之奇,溪水之色)
  • 幸有白云深处茅,更兼明月坛前竹。(感谢大自然赠予的幽静之地)
  • 诛茅伐竹结蘧庐,现成山水可樵渔。(用竹子搭建的草屋,周围是美丽的山水,可以打柴和钓鱼)
  • 随缘随分山中住,收拾摩尼如意珠。(顺其自然地生活在山中,拥有自己的如意珍宝)
  • 草庐道人贫彻骨,一庐潇洒空无物。(草庐中的道士贫穷至极,但他的住所却空荡荡的,没有多余的东西)
  • 身中有宝不求人,价大难酬不拈出。(即使拥有世间珍宝也不会向外索取,因为其价值之大,无需炫耀)
  • 朝朝暮暮了身心,山自开花鸟自吟。(每天的生活都是为了修身养性,山林自然生长着各种植物,鸟儿也在歌唱)
  • 未见桑田成海水,夕阳几度锁平林。(没有见到过陆地变成海洋,太阳落山时常常映照在平静的树林上)
  • 住此草庐无别术,终日凝神惟兀兀。(住在这里别无他法,只是终日沉思)
  • 不是十洲三岛仙,亦非阆苑蓬莱客。(他不是来自仙境或蓬莱的仙人,也不是神仙般的人物)
  • 是个逍遥无事人,庐中涵蓄一壶春。(他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人,他的草庐就像春天一样温暖)
  • 窗前明月千年影,枕上清风万劫声。(窗外的月亮照耀了千百年,枕上的风声传唱了万古)
  • 庐内主人那个是,古今占断清闲地。(不知谁是这个草庐的主人,它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中的清闲之地)
  • 忽然洗面摸得鼻,不饮不食亦不寐。(突然洗脸,摸到鼻子,既不饮水也不吃东西,也不睡觉)
  • 庐空人去烟蒙蒙,白鹤呼云满碧空。(草庐空无一人,只有烟雾飘渺;白鹤在天空中呼唤,云雾弥漫整个天际)
  • 一瞻元始天尊面,处处为庐处处同。(我一瞥间看到了元始天尊的面容,无论在哪里都是如此)
  • 有个草庐小复小,此是虚空那一窍。(有一个小小的草庐,它就像虚空中的一个孔洞)
  • 顶头不挂一茎茅,万象森罗为拱斗。(头顶上不挂着一根稻草,四周的景象如同一个拱顶)
  • 劫火洞然毫末尽,此庐不坏人如旧。(大火席卷而过,所有的东西都化为灰烬,但这个草庐依然完好无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平和与宁静。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捕捉了四季变换的自然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通过草庐、白云、明月等元素的巧妙组合,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哲学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