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奸谋岂偶然,都缘人事不由天。
要知左右皆言马,只为当时杀正先。
【注释】
感古二首:作者在《题画·感古》一诗中曾说:“感旧诗成多惨淡,感今诗成只平平。”这里所选的《感古》诗就是作者在感旧时写的。指鹿奸谋:指用马鹿代替羊祭祀。“指鹿为马”原出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自以为“德兼三王,功盖五帝”,于是大修驰道,并规定车轨宽六尺。他命令赵高作一个石碑立于路旁,上面刻着:“小车、驾马、载兵、载政”。石碑立好以后,他问左右的人谁能认出这是一匹真正的马,还是一只真鹿。左右大臣都回答不上来,只有博士淳于越说他认得出来,说是一只公鹿。但当秦始皇问他为什么能分辨出这是马而不是鹿时,淳于越却说:“我听说以前周文王曾经把牛、鹿放在同一个地方,让老百姓来辨认,老百姓都说是鹿,而实际上却是牛,所以现在您要我说这是不是马,我就不敢肯定了。”秦始皇听了非常生气,认为淳于越是在影射他的专横,便下令将淳于越高明处死。后来这个典故就用为“指鹿为马”的典故。
【赏析】
此诗以议论为主,夹杂有叙事的成分。全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秦二世听信奸臣的话,误认赵高为丞相;第二部分写赵高诬陷忠良,杀害正先的故事。前四句是第一部分的内容。诗人通过“指鹿为马”的寓言故事,讽刺和揭露秦二世听信奸言,任人唯亲,滥杀无辜的昏庸无能。中间六句是第二部分的内容。诗人叙述赵高诬奏正先的事,表现了赵高奸诈狡猾,心狠手辣的性格特点。后四句是最后一部分的内容,诗人借正先被杀之事,抒发自己对正直之士遭受迫害的悲愤之情以及对他们忠诚耿直品格的赞扬。
此诗语言简练,结构紧凑,寓理于事,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