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阻艰难自遍游,归来寻访老交俦。
七年弦顷嗟分袂,二月莺花喜聚头。
美酒十分须共醉,劳生一梦更何愁。
况君富贵功名在,从此男儿志可酬。

【注释】

杰伏:地名,今河南省方城县境内。知府给事:指宋代理学家程颢的弟子杨时。宠示佳章:指程颐的诗《春日偶成》。元韵和呈:指程颐的诗《春日偶成》。险阻艰难自遍游:意思是说人生到处都有困难和危险。寻访:寻找,探访。七年弦顷:七年前的时光。嗟:叹息。七月:指农历六月。分袂:离别。二月莺花:指春天。喜聚头:高兴聚集在一起。美酒:美酒。须共醉:必须一起痛饮。劳生:辛劳的生命。一梦:一次短暂的梦境。更何愁:又有什么可愁的呢?况君:何况你。富贵功名在:你的富贵和功名还在。男儿志:男子汉的壮志。可酬:能够实现。

【赏析】

此诗是程门立雪中杨时与程颐的一次唱和之作,杨时与程颢、程颐兄弟三人并称“二程”,是理学的开山祖师,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杨时与程颐同科举,但两人志趣不同,程颐认为“伊川之教,非徒传道之文而已,乃孔孟心法”。而杨时则认为程氏兄弟的学问只是“传道之文”而已。程颐曾说:“吾兄今日方始有知,已后三十年,吾不欲见也。”杨时闻此言后,更加敬仰程氏兄弟,便去拜访他们。程颐在书房接待了他,两人谈得十分投机,从中午一直谈到下午。程颐还留他吃饭,席间程颐作诗一首,诗中有句云:“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杨时读了这首诗,很受感动。后来,他又写了一首诗寄给程颐:“北窗高卧听鸡鸣,书带无言下笔情。”程颐读后,大为赞赏。于是二人成了忘年交。

这首《春日偶成》是程颐写给他的朋友杨时的。程颐的这首《春日偶成》,表达了他对杨时的敬仰之情;同时表达了他对自己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全诗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起):“险阻艰难自遍游”三句,言自己历尽艰难险阻,四处漂泊,如今归来,要寻访昔日的老友。这里,诗人以“险阻艰难”来表明自己的坎坷经历;以“自遍游”来形容自己到处奔波的情形;以“寻访老交俦”来表达自己的寻旧之情。

第二段(承):“七年弦顷嗟分袂”三句,言自己与朋友分别已经有七年的时间了,在这七年里,他们彼此思念,却始终不能相聚。这里的“七年弦顷”是指程颐与杨时分别已经七年的时间;“嗟”在这里表示感慨之意;“二月莺花”则是用春天的景象来比喻他们的分离之苦;“喜聚头”则是用春天的景象来比喻他们重逢的喜悦之情。

第三段(转):“美酒十分须共醉”三句,言现在虽然他们已经重逢了,但他们仍然需要尽情地饮酒庆祝。这里的“美酒十分须共醉”是指他们要尽情地享受美酒;“劳生一梦更何愁”则是说他们在短暂的生活中感到快乐和满足。这里的“劳生”是指辛苦的生活;“一梦”是指人生的短暂;“何愁”则是指没有什么可愁的。

第四段(收):“况君富贵功名在”三句,言你(程颐)现在已经拥有了富贵和功名,你应该以此为豪。这里的“况君富贵功名在”是指现在你已经拥有了富贵和功名;“男儿志”则是指你作为男子应该有的志向;“可酬”则是指你作为男子应该有的才能和抱负。

此诗是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外漂泊的经历和与朋友重逢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