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关须早筑,基趾要坚牢。
栽竹行教密,穿池岸欲高。
乘春移菡萏,带雪觅萧椮。
更向关门外,疏泉斩乱蒿。
【注释】
云关:比喻山间云雾缭绕之处。须早筑:必须早早地修筑。基趾(zhǐ):地基和根基。要坚牢:要坚固牢靠。
栽竹行教密:在竹林中行走要十分小心,因为竹子长得很密。穿池岸欲高:想使池塘岸边变得很高。乘春移菡萏:春天时把荷花从池塘里移到别处。带雪觅萧椮:在雪地里寻觅落叶松。更向关门外:再往山口之外走去。疏泉斩乱蒿:用刀砍去杂草。
【赏析】
这首七绝写于天宝元年(742)作者赴长安应试之前,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诗中的“云”“竹”“松”都是借指诗人所向往的隐士生活和理想境界。诗以咏物起兴,然后直抒情怀。
首联“云关须早筑,基趾要坚牢”,意思是说,要想达到隐逸的目的地,就必须及早修筑通向那里的路径,并确保它的坚实与牢靠。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实现隐逸理想的迫切心情。
颔联“栽竹行教密,穿池岸欲高”,意思是说,为了到达隐土之地,必须谨慎行走,以防踩到竹丛;同时,还要想办法使池塘的水位升高,以便更好地欣赏荷花之美。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环境的观察细致入微,又体现了他追求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
颈联“乘春移菡萏,带雪觅萧椮”,意思是说,春天时要把荷花从池塘里移到别处,冬天则可在雪地上寻觅落叶松。这两句诗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又寓含着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尾联“更向关门外,疏泉斩乱蒿”,意思是说,最后再走到山口之外,用刀砍去杂草。这两句诗既是对前面四句的具体化,又是对全诗的总结,表达了诗人最终实现隐逸理想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明快,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田园诗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