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宇元无际,孤标自不群。
物情良有寄,谗口讵堪闻。
未许时明政,犹堪史阙文。
衣冠忽长夜,馀子谩纷纷。
【注释】
旷宇元无际:辽阔的原野无边无际。
孤标自不群:孤傲的品格,与众不同。
物情良有寄:人的情感常常寄托于景物之中。
谗口讵堪闻:谗言的嘴巴,怎么能够忍受呢!
时明政:清明的政治。
史阙文:史书上的缺文。
衣冠忽长夜:冠冕和衣饰突然在夜晚消失。
馀子谩纷纷:其他的子嗣们纷纷扰扰地议论着。
【赏析】
《挽汪端明三首》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友人汪端明所作。全诗以“孤”、“独”二字领起,点出“旷宇”、“长夜”,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哀悼之情;颔联写景,颈联写人,末联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第一首前二句,写朋友生前的孤独与超脱,突出他与世无争的性格。第三句“物情良有寄”承上而来,表明自己的情感也寄托在这孤高的形象上。第四句“谗口讵堪闻”则进一步写出自己内心的愤慨与不平。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诗人感情最集中的地方。诗人在这里运用反诘手法,强烈谴责了那些造谣生事者的丑行。诗人在最后一句中,用“未许”二字,既否定了友人的清正廉洁,又表达了对他美好品德的无限敬仰。
第二首的前二句,诗人从侧面描写了汪端明为人处世的特点。“孤标自不群”一句,不仅表现了汪端明的个性特征,而且为下文的议论张本。“物情良有寄”一句,承接上句,说明自己的情感也寄托在汪端明的身上。“谗口讵堪闻”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再次表达出自己心中的不平。“时明政”一句,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史阙文”一句,指出汪端明在政治上的成就,而“衣冠忽长夜”一句,则是诗人对汪端明去世后,朝廷无人主持政事的惋惜。“馀子谩纷纷”一句,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及人们议论纷纷的现象的讽刺。
第三首的前二句,诗人从反面描写了汪端明为人处世的特点。“孤标自不群”一句,表现了汪端明个性中的独立不阿的一面,也暗示了他的不幸遭遇。“物情良有寄”一句,承上而来,继续抒写自己的感慨。“谗口讵堪闻”一句,再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愤慨。“时明政”一句,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史阙文”一句,指出汪端明在政治上的成就,“衣冠忽长夜”一句,则是诗人对汪端明去世后,朝廷无人主持政事的惋惜。“馀子谩纷纷”一句,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及人们议论纷纷的现象的讽刺。
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第一首通过“孤标自不群”与“谗口讵堪闻”两相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好友的敬慕与不满;第二首通过“孤标自不群”与“衣冠忽长夜”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与无奈;第三首通过“孤标自不群”与“衣冠忽长夜”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与哀伤。这些对比的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