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同云匝四山,晓来千里共漫漫。
不应琪树犹含冻,翻笑杨花许耐寒。
乘兴正须披鹤氅,瀹甘犹喜破龙团。
无端酒思催吟笔,却恐长鲸吸海乾。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所作,诗中描绘了雪景和冬日的情趣。

翻译:
一夜之间同云覆盖四山,早晨醒来看到千里雪地茫茫无际。不应琪树还带着寒意,却反而嘲笑杨花能忍受寒冷。乘兴时正需要披上鹤氅,喝上甘甜的茶就像破龙团。没来由酒兴催促着我吟笔,但恐怕鲸鱼吸干东海水。

注释:

  1. 一夜同云匝四山:一夜之间,云气环绕着四周的山峰。”匝”表示环绕的意思。
  2. 晓来千里共漫漫:早晨起来时,可以看到千里的雪地一片茫茫。”晓来”表示早晨。”漫漫”表示广阔无边。
  3. 不应琪树犹含冻:不应该说那琪树上还带着寒意。”琪树”指树木,这里特指松树。”含冻”表示带有寒冷。
  4. 翻笑杨花许耐寒:反而嘲笑那些能忍受寒冷的杨花。”翻笑”表示反过来嘲笑。”耐寒”表示能够耐受寒冷。
  5. 乘兴正须披鹤氅:趁着兴致需要披上鹤氅。”乘兴”表示趁兴致。”披”表示穿上。”鹤氅”是一种古代的保暖衣物,用白鹤毛织成。
  6. 瀹甘犹喜破龙团:喝上甘甜的茶像破龙团一样令人愉快。这里的”瀹”意为泡茶,”甘”意为甜的茶,”破龙团”指的是龙井茶的一种名贵品种。
  7. 无端酒思催吟笔:没有来由的酒意促使我拿起笔来写诗。”无端”表示无缘无故。”催”表示促使。
  8. 却恐长鲸吸海乾:却恐怕鲸鱼吸干东海的水。”却恐”表示害怕。”长鲸”指巨大的鲸鱼,用来象征海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琪树比喻为含冻,将杨花比喻为耐寒,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苏轼咏雪诗作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