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路经由数十回,无因到此为潮催。
尝聆文靖曾游后,欲问蔷薇几度开。
今日掣身推案去,暂时秉烛入山来。
高僧不问谁家客,独计云轩自把怀。
江路经由数十回,无因到此为潮催。
尝聆文靖曾游后,欲问蔷薇几度开。
今日掣身推案去,暂时秉烛入山来。
高僧不问谁家客,独计云轩自把怀。
译文:
经过无数次的江路旅行,却总是因为潮汐而耽误行程。曾经聆听过文靖公游览东山的故事,心中不禁想要探寻那蔷薇花是否每年都能盛开。今天,我摆脱了世俗的束缚,手持蜡烛步入山林之中。高僧们并不关心我们是哪家的客人,只是独自在云轩中回忆过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东山的经历,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隐士精神的赞美。首句“江路经由数十回”,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着,诗人回忆起曾聆听文靖公游览东山的故事,这不仅展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也反映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然而,现实的束缚使得他无法常常追随心中的所向,只能借酒浇愁,寄情山水。
诗中的“蔷薇”意象,不仅指代了自然界的花木,也隐喻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他对于每年能够再次观赏到盛开的蔷薇花充满了期待,这既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最后两句则转向现实,描述了自己摆脱世俗束缚,手持蜡烛走入山林的情景。这里的“高僧”形象,既可能指的是现实中的修行者,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超脱和自在。而“独计云轩自把怀”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喧嚣的尘世之外,找到了一方净土,独自品味人生的态度。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对古人隐逸精神的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