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相接连,断处秋云起。
云起山更深,咫尺愁千里。

【注释】

题:题画

可老:作者的号

徐明叔:徐熙,宋时著名画家。明叔即徐熙之子徐崇。

咫(zhǐ)尺:比喻距离很近。

赏析:

《题可老所藏徐明叔画》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以云起为景,描绘了一幅秋日群峰叠嶂、云雾弥漫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全诗构思巧妙,用词精炼,语言优美,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群峰相接连,断处秋云起”,描绘的是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群峰相连,构成了一幅连绵不断的山峦画面,而当山峰之间出现一段断崖时,秋云便会从此处升起,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第二联“云起山更深,咫尺愁千里”进一步描绘了这幅画面中的情景。云起时,山显得更加深远,仿佛与天相接,令人心生感慨。然而,就在这美丽的景象之中,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忧愁之情。他似乎在思考着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心中充满了思念和牵挂之情。这种情感既源于眼前的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

第三联“遥望不可见,平林真几重”则描绘了诗人眼中的另一番景象。虽然远处的景色无法看清,但近处的平林却显得异常密集,宛如几重山峰一般。这种描绘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生动,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尾联“我行独自游,惆怅知音稀”则是诗人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以自己的孤独身影作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内心对于知音难觅的无奈和惆怅之情。这种情感既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心境,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作为一个伟大文学家的独特魅力和他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