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壑潺湲小水通,茅茨烟雨竹篱空。
梅花乱发篱边树,似倚寒枝恨朔风。

【注释】

幽壑(yōu hè):山间的深谷。潺湲(chán yuān):水流声。茅茨(máo cí):用茅草盖的屋子。竹篱:用竹子做的篱笆。朔风:北方的寒风。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诗人通过描写梅花的形态,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受。

首句写梅在深壑中的幽姿逸态。“潺湲”,水流动的声音,形容小溪流水之声,暗寓着诗人内心的激荡。“小水通”,是说小溪从高处流下,穿过茂密的竹林,流向幽深的山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愤懑。“茅茨”是简陋的房舍,这里指隐居的生活;“烟雨竹篱空”,说明诗人远离尘嚣,过着清贫而恬淡的生活。这一句写出诗人与世隔绝、归隐山林的心境,为下文抒写自己的情怀作了铺垫。

颔联写诗人在幽居中看到梅花怒放的景象。“梅花乱发”,以花喻人,借梅花盛开之姿,来反衬诗人愁闷之情。“似倚寒枝恨朔风”一句更显得情深意长。诗人面对满目春光,触景生情,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压抑的感情。他不禁想到梅花之所以能够傲立严寒,是因为它的枝干是那样地坚硬,仿佛有无穷的力量支撑着它。然而梅花又似乎有些无奈,它只能借助于风势来表达自己的怨愤。这里的“寒枝”既指梅花的枝条,也象征着诗人自己的孤高傲岸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它融情于景,将景物写得十分传神而又生动形象。首联写梅花在幽谷中的姿态,既表现梅花的幽雅高洁,同时又透露出作者的孤独感;颔联写梅花盛开的景象,既描绘出梅花的娇美,又反映出诗人的忧思;颈联写诗人因看到梅花而产生感慨,既表现出诗人的孤高坚毅,又反映了诗人的悲愤不平。全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