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作窗间拥鼻声,更哦乐府短歌行。
从教永夜清无寐,只恐晨鸡不肯鸣。

“谁作窗间拥鼻声,更哦乐府短歌行。从教永夜清无寐,只恐晨鸡不肯鸣。”是宋代诗人朱熹的《次韵择之进贤道中漫成五首 其五》。下面将逐句进行注解:

  1. 谁作窗间拥鼻声:这句诗描述了一种独特的声音,即窗边的人们因寒冷而打呼噜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寂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明显,仿佛是一种无形的存在,让人感到一丝温暖和安心。

  2. 更哦乐府短歌行:这里的“哦”是吟唱的意思,指的是在寒冷的天气里,诗人选择吟唱乐府中的短歌来驱散寂寞。乐府是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包含了多种民间歌曲和叙事诗,它们通常具有生动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音乐性,能够激发人们的共鸣。

  3. 从教永夜清无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夜晚宁静的感受。尽管外面世界一片寂静,但在这样一个时刻,诗人的内心却是平静的。他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即使无法入眠,也愿意接受这样的状态。

  4. 只恐晨鸡不肯鸣:这里的“晨鸡”指的是公鸡,通常被视为早晨到来的象征。然而,在这里,诗人担心的是公鸡不会按时啼鸣,这暗示了诗人对时间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朱熹在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是一个寒冷而宁静的夜晚,通过独特的声音、深沉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一个内心丰富的诗人形象。他的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